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秦州區:深耕高海拔山區 做大特色富民產業
![](/Files262/BeyondPic/2023-5/9/23050920119e385e80477a38d2.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9日訊(記者 劉武鋒 李鑫 龐貴琦)近年來,秦州區依托地域優勢,因地制宜,科學布局,著力打造高品質規;咿r業產業,探索走出了一條在高海拔貧困山區發展短平快、可持續、穩增收的特色產業富民之路。
![](/Files262/BeyondPic/2023-5/9/230509201183f5e2792817a975.jpg)
大蒜全身都是“寶”,眼下正是春季蒜薹收獲上市的季節。在汪川鎮柏母村大蒜種植基地里,一根根蒜薹青翠欲滴,幾十名工人正趁著晴好天氣采摘、打捆,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們十幾個人一天能抽1000多斤,現在一天能掙100多元,離家近,能補貼家用!蓖舸ㄦ偩最^村村民汪小林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9/23050920115ca3f783a2b21529.jpg)
合作社種植基地負責人楊愛國告訴記者,他今年種植了102個大棚,其中包括蒜薹、西紅柿、豆角、辣椒等蔬菜。最近的7至10天是蒜薹的收獲期,收獲的蒜薹主要銷往本地和周邊市區,每個大棚凈利潤能達到6000元到7000元錢,其他蔬菜也將陸續上市。
“我們每天抽這個蒜薹就能達到2000斤以上,市場價格每斤發4元至4.5元之間,我也是第一次種,今年的收益各方面還挺滿意!鄙瓎⒓压麡浞N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愛國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9/23050920115d5f2fcefa331c55.jpg)
為持續激發農業特色產業活力,實現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汪川鎮打出了“政策+資金+技術+幫扶”的“組合拳”,不斷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大戶的發展動力,帶領周邊群眾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形成農民得實惠、集體得效益、鄉鎮得發展的“三贏”格局,蹚出一條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鎮農業合作社已達68家,第一季度新增合作社4家,家庭農場1家。
“農業產業我們在積極培育,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我們積極地探索,增加一些新業態、新產業!蓖舸ㄦ傸h委書記駱恒春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9/23050920112d4e7815de5c87fc.jpg)
在齊壽鎮孫李村秦州區順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凹凸成蜂窩狀的菌冠長在奶白如脂的菌柄上,手提竹籃的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羊肚菌。
“從去年11月份,引進羊肚菌種植技術,種植了羊肚菌30棚,從生長情況看,長勢還比較好,每棚的產量能達到鮮菇300斤左右,干菇30斤,每斤干菇價格能到600元左右!鼻刂輩^順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兆林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9/2305092011f00487e5fb38ad28.jpg)
產業基地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增收,而且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一天工資是150元,一年下來掙兩萬六七千元到兩萬七八千元,要是沒有這個地方,我也沒地方掙錢!饼R壽鎮孫李村村民董石拜說。
“我們的用工是孫李村附近的村民,每年用工大概30人!鼻刂輩^順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兆林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9/2305092011a00ed087a7ebc5d2.jpg)
目前,秦州區已建成楊家寺鎮川道區、牡丹鎮大柳樹村、大門鎮下街村等10大設施蔬菜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基本形成了山川結合,獨具特色的產業格局;刂饕N植辣椒、番茄、黃瓜、茄子、豆角及葉菜類等蔬菜,平均畝產優質蔬菜8000公斤,平均每畝收入1.5萬元以上。2023年全區蔬菜面積達17.18萬畝,預計總產量達到45.1萬噸,總產值達到11.08億元。下一步,我區將大力實行設施果蔬產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建設、市場化運作、現代化發展,做大做強果蔬產業,讓秦州蔬菜走向更廣闊的的市場。(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