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5/2/23050217303b435c55a469d570.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2日訊(記者 龐貴琦)玉雕工藝是我國古老的雕刻技藝之一,作為天水玉雕非遺傳承人、天水工匠尹麗珺,以精益求精的耐心與細心,和對玉雕技藝的無限熱愛,用刻刀讓一塊塊璞玉成器,用一件件優美的作品闡釋著工藝美術師的匠心。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305021730420c79d0c7316694.jpg)
走進尹麗珺的玉雕工作室,雕琢精細的各類玉器擺滿了柜臺,一件件造型經典、寓意豐富的作品,無不顯示出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尹麗珺坐在雕刻機前,打磨著一塊玉料,在她的精雕細琢下,這塊璞玉將被賦予新的生命。尹麗珺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玉雕,長大后,為了學到更多更好的雕刻技藝,她更是前往全國各地拜訪玉雕大師。
“我去了新疆,去了南方,去了江浙滬,尋找了咱們最優秀的玉雕大師。尤其是2015年、2016年,幾乎走完了東南的一些城市,跟一些大師看他們的雕刻工藝,看他們的拋光工藝。”天水玉雕非遺傳承人天水工匠尹麗珺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305021730babbe5faf93fef91.jpg)
經過長年的堅持與學習,尹麗珺的玉雕技藝也愈發爐火純青。玉雕作品《千古一謎——秦俑情》、鴛鴦玉雕刻錯銀工藝作品《跨越五洲的愛》等諸多作品獲得大獎,部分作品也獲得了設計國家專利。并在2018年榮獲“秦州工匠”稱號,2022年榮獲“天水工匠”稱號。
“我覺得一個工匠,就是在行業里把活做好,做到極致,用這種極致的心態,去感染更多的人,大家共同發力,為這個城市注入能量,這就是一個工匠精神的完美體現。”天水玉雕非遺傳承人天水工匠尹麗珺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305021730c392fedeee2a4e53.jpg)
日復一日面對單調的打磨臺,聽著機器嗡嗡的轟鳴聲,呼吸著夾雜灰塵的空氣,是做玉雕的日常。尹麗珺在長年累月中經受單調枯燥的磨礪,用她的熱愛和細膩的雕琢詮釋著工匠精神。
“對玉的一種深厚的愛,若沒有這種愛,你根本堅持不下來,你坐到玉雕機前面,水滴下來,燈光,包括那一瞬間你的感受,全部融合到一起,感覺這一晚上的付出全部是值得的。”天水玉雕非遺傳承人天水工匠尹麗珺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30502173066e85aa342c02599.jpg)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面對變化的市場,尹麗珺在傳統的雕刻工藝中,逐漸開始創新,將現代元素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她所做的超薄胎工藝的工藝盤,將金銀錯工藝和傳統的盤結合在一起,讓作品獲得新的生命力。
“尤其是我做的超薄胎工藝的工藝盤,在全國的金鳳凰大賽中,獲得了銅獎,我覺得一個手藝人,必須要有創新的意識,必須要把我們民族有特色的東西和現代的一些東西,完美地結合到一起,這樣就能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天水玉雕非遺傳承人天水工匠尹麗珺。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305021730cead768ab4e0f3ec.jpg)
2021年,尹麗珺被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聘請為專業課教師。能去給學生們教授玉雕技藝,讓非遺文化進入校園接續傳承,她也對弘揚傳承玉雕技藝更有信心。
“把我的手藝分毫不差地全部教授給大家,我覺得非常開心,我教的不是一個兩個學生,一次我教幾十個學生,三年下來我教一百多個學生,他們出去后,把我們傳統的非遺玉雕手藝可以廣泛地傳播開。”天水玉雕非遺傳承人天水工匠尹麗珺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5/2/2305021730d5f1180819d440e1.jpg)
已經在玉雕之路上走了21年的尹麗珺,現在更是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這個傳統技藝當中,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天水的玉雕技藝發揚光大,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
“我希望在今后做更多的作品,來歌頌天水,把我們的玉雕技藝和我們天水的文化元素結合在一起,做更成功的作品,為天水市非遺傳承和文旅發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天水玉雕非遺傳承人天水工匠尹麗珺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