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藉口鎮:“撂荒地”變“希望田”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27日訊 (記者 高世飛)今年以來,秦州區藉口鎮聚焦糧食安全戰略,將撂荒地整治作為穩定糧食面積、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扎實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喚醒“沉睡”的耕地資源,把撂荒地變為“良田”。
東風吹綠草,萬里遍春耕。眼下,藉口鎮南寨村的田間地頭,處處可見農戶們忙碌的身影。整地、起壟、施肥、覆膜、播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春耕生產景象。
“我種一點玉米,洋芋,自己可以吃,收入好了我們就可以賣一點,維持我們農民的生活,國家的政策確實好。”藉口鎮南寨村村民石永夫說。
為全面清理長期閑置、撂荒的土地,藉口鎮南寨村“兩委”提前謀劃,精心籌備,深入田間地頭,全面開展撂荒地調查摸底統計工作,并積極引導村民復耕復種,對于缺乏勞動力的群眾,則委托村集體代耕代種,或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
“這是我的地,荒了好幾年了沒有種,今年湊著這個政策,我耕種了2畝左右地,都種上了土豆。”藉口鎮南寨村村民石換生說。
“有些是農戶在外家里沒人,村上組織人力和大型旋耕機,把這120畝左右撂荒地全部整治好種上了土豆和玉米。土豆一畝地收成3000斤左右,玉米每畝收成1200斤左右。”藉口鎮南寨村村委會主任石俊義說。
藉口鎮灣合村的耕地多為山旱地,耕作條件差、無田間道路,農業機械無法進地作業。今年,村上爭取項目資金拓寬了產業路,并利用大型機械設備對全村500余畝撂荒地進行了集中整治。
“動用機械、人力,全部把撂荒地整治完畢,現在的打算就是讓我們群眾都種植胡麻,讓大家把地整治好,不能讓荒著撂著。”藉口鎮灣合村黨支部書記曹應海說。
“地已經鏟開了,路也修得很寬,6米寬的路,沙也鋪上了,這是一件最大的好事。現在就開始整修地,因為要種胡麻。”藉口鎮灣合村村民董有懷說。
今年以來,藉口鎮圍繞“培新增效、穩糧增收、應種盡種”目標,以南寨村1000畝高標準“口糧田”建設、灣合村500畝土地整理等4個“口糧田”建設示范項目為引領,全鎮已完成高標準“口糧田”建設1030畝。通過集中播種、復耕復種、流轉代種等形式,盤活土地資源,優化立地條件,增強土壤肥力,讓撂荒地煥發新生機,讓農戶的“糧袋子”和“錢袋子”鼓起來。(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