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
娘娘壩鎮:立足資源稟賦 做強特色產業
![](/Files262/BeyondPic/2023-3/14/23031420371c853983f69d550b.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14日訊 (記者 李欣 高世飛)近年來,秦州區娘娘壩鎮立足資源稟賦,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培育特色產業,讓特色產業成為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和助力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眼下,正是羊肚菌種植的發菌期,在位于娘娘壩鎮柳林村的豐盛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羊肚菌種植大棚里,村民們正在開展羊肚菌種植的管護工作。基地大棚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照看大棚內羊肚菌的生長情況。
“現在放營養袋有20天時間了,菌絲發的情況比較好。預計在4月10日左右,我們就可以澆催菇水,到5月份,羊肚菌整個過程就可以結束了。”甘肅嘉禾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丁越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3/14/2303142037a96dcd8de0e74adc.jpg)
種植羊肚菌,環境和管護是關鍵。作為喜濕喜陰的植物,羊肚菌對光照、溫度、濕度的要求較高,合作社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早早地來到大棚里,仔細查看羊肚菌生長情況,同時進行灑水降溫保濕處理。
“我們現在就是澆水和整理土地,一直在這里干活。”娘娘壩鎮柳林村村民劉潤珍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3/14/2303142037dce89b891f83303f.jpg)
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也為附近村鎮的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讓他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一天能掙100多元,在這邊干活的好處就是能把家里關顧住,也能掙一點錢,起碼零用就夠了。”娘娘壩鎮柳林村村民劉永吉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3/14/2303142037cdf10c8147bd5333.jpg)
記者了解到,豐盛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羊肚菌種植基地原來是一片復耕川地,由于勞動力短缺、人工耕種成本高等原因,多數農戶不愿耕種,導致土地撂荒多年。去年以來,柳林村積極探索產業發展促振興的路子,與甘肅嘉禾科技農業有限公司達成土地流轉協議,對400多畝撂荒地進行流轉,采取“黨支部+合作社+群眾”的發展模式,讓昔日撂荒地變成了產業基地。
“我這里有4畝多地,一年的租金是400元,簽了10年的合同,已經流轉了兩年了。”娘娘壩鎮柳林村村民劉永吉說。
“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指導,以我們村引進的項目羊肚菌生產基地為平臺,發展壯大柳林村村級集體經濟。用土地入股,依據國家的政策,盤活當地的資源。”娘娘壩鎮柳林村黨支部書記錢小剛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3/14/2303142037d9da0e391bb49815.jpg)
目前,豐盛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建成大棚170個,今年計劃投資500萬元,在柳林村建設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娘娘壩鎮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
“設備到了以后,就是一個滅菌車間,還有就是實驗室和養菌室,從種植到加工,還有菌棒的發酵都是一體化,都是我們自己去制作。到今年的8月份左右,基本上廠房的設備,還有這些車間都能蓋好。”甘肅嘉禾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丁越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3/14/2303142037b8884bf6492d4121.jpg)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娘娘壩鎮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按照“川道羊肚菌——建好1000棚子”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川道區域土地資源和野生羊肚菌菌種資源,建成孫集——娘娘壩——李子川道區域“一條線”新型產業區,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探索出了成功路徑。目前,在錢家壩村實施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也在前期準備當中。
“積極主動對接區農業局,將這個項目在2月25日初步達成意向,地已經基本上整理結束,現在就是對接后期的一些手續,近期就要動工,大約5月中旬前期的大棚要逐步完善。”娘娘壩鎮錢家壩村村委會主任劉有江說。
自“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娘娘壩鎮立足資源稟賦,28個村黨支部發揮各村優勢,聚焦“一村一品”,抓點示范,以點帶面,為高質量發展產業聚集強大合力。
“為有效盤活全鎮資源優勢,提升生態產業發展水平,采取‘支部引領強堡壘、產業發展為主導、黨員示范帶頭致富、農戶參與注活力’的產業結構,為我鎮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娘娘壩鎮副鎮長 郜波說。(編輯 楊旭)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