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秦州:園區蔬菜喜豐收 基地工人采摘忙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2月12日訊 (記者 趙晨輝 龐貴琦 趙婷 )農業發展是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秦州區聚焦農業產業發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把特色優勢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來抓,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增加農民收入。
寒冬時節,記者在牡丹鎮馬家川設施蔬菜園區的秦州區家家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看到,一座座蔬菜大棚一字排開,一片銀白,棚內綠意蔥蘢、生機勃勃,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蔬菜清香。部分工作人員正在對采摘的大白菜裝筐搬運,準備供應市場。
“秋季我們主要種的是西紅柿、辣椒、大白菜、包包菜、芹菜等一系列產品,像大白菜有50噸左右,大概就是100萬斤左右,現在在持續上市中。”秦州區家家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辛會軍說。
馬家川設施蔬菜園目前引進家家鮮、康之源、綠園等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流轉土地600余畝,建設大棚600座,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將附近村民納入到合作社務工,為300余戶群眾提供工作,平均每天有近100多人就地務工,解決了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
“我們用的都是牡丹鎮附近周邊村的農戶,在家里一年的收入大概也在一萬七八到兩萬元之間。我們每年的用工人次達到兩萬人次,最多的一天也到一百七八十人左右,平時也要用到四五十人,一年用工發工資發到六十多萬元。”秦州區家家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辛會軍說。
近年來,隨著牡丹鎮蔬菜種植規模的逐年擴大,秦州區家家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將種植面積從原來的270余畝擴展到如今的400畝,并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將大棚從298座增加到500座,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優質的大棚蔬菜產業,進一步帶動當地蔬菜產業發展。
“今年總體來說還可以,算下來基本上是盈利的,我們現在陸續把一部分蔬菜收完以后,冬耕、整地,為明年做準備。還有一部分大棚的棚膜已經破損,我們也在維修,開始為2023年的育苗作準備。”秦州區家家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辛會軍說。
據了解,馬家川設施蔬菜園區采取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平均畝產優質蔬菜6000余公斤,園區通過網絡銷售、專賣店銷售、農超對接等多種渠道,把新鮮、綠色、環保、無公害的蔬菜送進了千家萬戶。去年,園區蔬菜產量4000噸,收入1200余萬元。(編輯 陳每陽)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