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大雪”節氣到 冬日大棚農事忙
![](/Files262/BeyondPic/2022-12/8/22120820389c075851a5dd18a3.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2月8日訊(記者 趙晨輝 崔磊 實習記者 何昊 )大雪至、農事忙,位于楊家寺鎮的秦州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一座座大棚整齊排列,格外耀眼,村民們在大棚內進行繁忙的采收和田間管理,確保冬季大棚蔬菜豐產豐收。
![](/Files262/BeyondPic/2022-12/8/2212082038fa196b02cc6abd5d.jpg)
室外天寒地凍,溫室大棚里卻是溫暖如春,碩果累累。珠圓玉潤、剔透可人的小番茄綴滿枝頭,村民們正忙碌地穿梭在大棚里,將已經成熟的“小西紅柿”進行采摘、分揀、裝袋。據了解,這里的日光溫室棚于今年8月建成,隨后便迅速投入使用,種植的品種經科學論證,選用效益最優的千禧系列小番茄種植。
“我們從八月二十日開始種植,九月初種植結束,現在長勢也非常好。期間是經過學習觀摩,看到其他地方種得比較成功,就開始試著種這個品種。”秦州區金土地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甲奇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2/8/22120820381202dd3ad86b7506.jpg)
這里種植的千禧系列小番茄因酸甜爽口,色艷味美而受市場青睞。豐收前,所有產品已與武漢市場簽訂訂單,訂單農業讓小番茄銷售渠道順暢,效益也是十分可觀。
“我們選的這個小番茄主要是耐低溫,適合在咱們這個西北地區種植。主要是產量大、性價比高、糖度也比較高。再就是價格也很好,平均這一棚的收入都在10萬元左右,除過人工費大概就在4萬元左右。”秦州區金土地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甲奇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2/8/2212082038b53cf65127bb56d1.jpg)
同樣,連棟溫室大棚內也迎來了繁忙的田間管理工作,這里種植的甘藍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進行覆膜作業,給農作物及時蓋上一層保暖被。
“種這個甘藍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春秋和冬季土地的閑置,很好地利用了。去年咱們這個價格都賣到一斤一塊六毛錢了,一畝菜基本在6000斤左右,效益還是比較好的。”秦州區金土地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甲奇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2/8/221208203864b6c3bbcc4fd7b4.jpg)
蔬菜大棚的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如今,每天在棚內干活的村民人數眾多,由于工資穩定,有些村民從開始到現在沒有離開過。
“一個月要2000塊錢,還挺不錯的。如果家里沒事打擾的話也能每天上。”楊家寺鎮士子村村民趙麥蘭說。
“今年我們合作社正常的務工人員已經達到64人。像進入夏季忙收的這一段時間話,每天用工能達到89人。”秦州區金土地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何甲奇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2/8/221208203809bd7d0a9784bf01.jpg)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近年來,楊家寺鎮依托秦州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地位的發展優勢,引進龍頭企業3家,成立合作社36家,家庭農場5個。同時,還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大棚6000座,連棟智能溫室10萬平方米,果蔬貯藏庫4000立方米,今年投資480萬元,新建日光溫室大棚16座,種植反季節小番茄、甘藍,打破冬季缺菜的歷史,保障了城市菜籃子供應。
“不僅讓種植戶冬天也有了活干,還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溫室大棚成了農民增收的‘聚寶棚’。設施農業的發展,不僅為楊家寺鎮產業結構的調整開辟了道路,更為全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創造了有利條件。”楊家寺鎮人大主席楊道東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