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搬出地質災害隱患點 住上安全幸福新居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23日訊(記者 龐貴琦)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是加強地質生態環境保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重大民生實事。我區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因戶施策,讓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搬出來,搬進安全的新家,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近日,記者來到華岐鎮梁山新村宋來祥、郭佩蓉小兩口的家中時,他們正坐在新搬入的家中,愜意地看著電視。宋來祥告訴記者,他們原先居住在白宋村宋灣自然村,那里存在較大的地質安全隱患。今年通過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他們順利搬進了如今的新房中。
“以前在山上不安全,現在搬到川里,做啥都方便得很,以后在外面打工去了,也就安心了。”華岐鎮白宋村宋灣自然村村民郭佩蓉說。
“補助了10萬元,再加上5萬元的無息貸款,基本上花了很少的錢,就住上了寬敞的房。這個產權證也馬上辦下來了,住房這么寬敞,我肯定高興,心情非常愉快。”華岐鎮白宋村宋灣自然村村民宋來祥說。
在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中,我區全面落實“10+5+N”政策,即每戶搬遷群眾補助10萬元,貼息貸款5萬元。同時,為了能最大程度減輕搬遷農戶的負擔,讓他們有能力及時搬出,我區將“N”的內容再定為貼息貸款5萬元,進一步減輕農戶階段性負擔。
“對農民的負擔減輕很大,條件各方面確實好,住處也到馬路邊上,確實方便。”華岐鎮白宋村宋灣自然村村民宋朱林說。
在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中,我區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通過集中安置和自主建設的方式,讓群眾搬得出、搬得起、負擔輕。天水鎮4個村16戶符合搬遷條件的農戶,通過統一規劃選址、統一建設,進行了搬遷。
“我們村上9戶,其他村還有幾戶,一共是16戶。4月份就開工了,到現在全部竣工,給住戶交房了,住戶開始裝潢房子,馬上就入住了。”天水鎮東風村村委會主任雷安林說。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鎮政府積極參與,有效組織,確保工程質量。同時,用足用活“10+5+N”政策,確保搬遷農戶能夠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天水鎮副鎮長金濤說。
據了解,我區嚴格按照“四靠近”“四避開”“四達到”的原則規劃安置點,共申請上報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1246戶,其中2022—2026年的第一期涉及13鎮1224戶5986人,2027年的第二期涉及1鎮22戶111人。2022年涉及搬遷的8鎮177戶,目前已經入住160戶,其余正在進行裝修。
“通過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使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群眾能夠安居樂業。”區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王燕說。
在村民搬遷后,我區按照“建新拆舊”的原則,將原先農戶的宅基地進行拆除復墾復種。截至目前,177戶搬遷戶已拆除土地復墾72戶,其余農戶的拆除復墾工作正在進行。
“現在房屋整個都拆除了,騰出來的耕地面積,有些種成了菜籽,有些復墾待種,開春以后該種的就都種上了。”華岐鎮李秦村村委會主任李澤仁說。
“前一階段拆除的舊房址,全部完成了復墾復種,種了油菜籽、小麥,后面拆除的農戶由于季節,在過完年以后種植玉米、大豆等其它農作物。”華岐鎮副鎮長丁浩奇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