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22日訊 (記者 崔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培育文明鄉風的有效載體。太京鎮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一載體,開展理論宣講,讓群眾在春風化雨中學知識、長技能、受教育。
![](/Files262/BeyondPic/2022-11/23/2211222209fc5da4bdcd0a504b.jpg)
在太京鎮龐家溝村,村干部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會,村民們仔細聆聽,認真領會會議精神,時不時將重要內容記下來。
“我們組織群眾在我們的廣場、走廊進行宣講宣傳,利用村上的廣播、喇叭和微信群等各種形式進行宣傳宣講。” 太京鎮龐家溝村村委會副主任葛彥錄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1/23/2211222209712e7fda02de7ff3.jpg)
太京鎮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這一載體,讓宣講內容“接地氣”、宣講平臺“全覆蓋”、宣講形式“零距離”, 著力打造理論宣講新模式。
“太京鎮充分發揮志愿服務隊作用,堅持集中宣講和面對面宣講相結合,深入村組小區、田間地頭、活動場所,廣泛開展固定培訓課堂、庭院課堂、板凳課堂、炕頭課堂、田間課堂、專家流動課堂等特色宣講活動。” 太京鎮黨委副書記宋小強說。
在做好理論宣講的同時,龐家溝村還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把理論宣講成效轉化為為村民干實事辦好事的實際行動,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Files262/BeyondPic/2022-11/23/2211222209206544b1395980e0.jpg)
“現在的操作設備,我們不會操作,我就來找工作人員給我辦社保,服務態度各方面特別好,對于老人、殘疾人都很好,我非常感謝她對我們的幫助。”太京鎮龐家溝村村民郭秀英說。
“平時的工作任務就是上門為年齡大的老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一些幫助,比如手機上兩費繳納,繳水費、繳電費,還有為殘疾兒童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幫助。 ”太京鎮龐家溝村婦聯主任李景枝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1/23/2211222209aa9221dc862729b9.jpg)
紅色資源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太京鎮李家臺子村把村里的紅色資源整合升級為文明實踐教育基地,打造李家臺子村記憶館,引導村民在沉浸式體驗中傳承紅色基因。
“讓村里的孩子、老人在閑暇活動時,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學習,逐漸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宣講的內容深入人心。” 太京鎮李家臺子村村文書師旭江說。
![](/Files262/BeyondPic/2022-11/23/2211222209176780f623e8f5b6.jpg)
形式多樣、生動精彩的理論宣講,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一載體,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群眾身邊,成為群眾汲取知識、學習技能、陶冶心靈,接受教育的重要平臺。(編輯 陳每陽)
![](/Files262/BeyondPic/2022-11/23/221122220988a3dd18272dfb58.jpg)
![](/Files262/BeyondPic/2022-11/23/2211222209bd04a6fae6a1fa03.jpg)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