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2-11/16/221116110905f9eb8a21fd741e.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16日訊 今年以來,秦州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實質,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多措并舉抓好糧食生產,不斷夯實農民增收基礎。
![](/Files262/BeyondPic/2022-11/16/22111611093d2a6cc31efb2793.jpg)
抓點示范穩面積。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堅決守住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兩條紅線。堅持區鎮村三級聯動,壓實糧食生產責任,按照抓點示范的思路,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作用,穩步擴大優質高產糧食作物面積,在楊家寺、秦嶺等鎮打造5個萬畝糧油生產示范片帶,建成37個千畝示范點。在第五個農民豐收節上,獎勵種糧大戶大型拖拉機20臺,激發了種糧農戶的積極性,有效推動了糧食生產工作。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3萬畝以上,夏糧產量7.98萬噸,秋糧預計產量14.5萬噸,夏秋糧雙獲豐收,再創歷史新高。
![](/Files262/BeyondPic/2022-11/16/221116110935424fcabd8907d7.jpg)
整治撂荒保耕地。堅持把撂荒地整治作為落實耕地保護政策的重要舉措,印發整治方案和嚴禁撂荒的公告。對集中連片整治撂荒地100畝以上的種糧主體實行獎勵補助(100-300畝,每畝補貼150元;300畝以上,每畝補貼200元),采取大戶流轉、經營主體承包、村集體收回耕種等方式,排摸撂荒地7.69萬畝,整治完成7.56萬畝,在慶祝農民豐收節活動中對撂荒地整治工作突出的經營主體采取現金獎勵,獎補資金達568萬元。全年在秦嶺、太京、天水等鎮打造8個撂荒地整治千畝示范點,其中華岐范山村和楊家寺東河片示范點整治面積達到3000畝,杜絕了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Files262/BeyondPic/2022-11/16/22111611093997e044c9d45760.jpg)
高標準農田提質量。堅持整山系、整流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1.5萬畝高標準農田全部竣工,年底完成市級驗收。今年在華岐、牡丹兩鎮新建高標準農田1.2萬畝(其中高標準梯田0.6萬畝,其他高標準農田0.6萬畝),已完成投資1600萬元,建成1.05萬畝。堅持做到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受益一片,進一步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不斷增強糧食生產后勁。
![](/Files262/BeyondPic/2022-11/16/221116110901fe0825eadea57e.jpg)
大豆玉米促產能。印發《秦州區2022年玉米大豆復合帶狀種植實施方案》,采取鄉銜資金安排、整合項目資金等方式加大補貼力度,帶狀復合種植每畝補貼資金410元,在天水、秦嶺等7鎮種植1.02萬畝,建成千畝示范點3個,500畝示范點15個,完成任務的102%。整合資金120萬元,落實大豆單作種植1.2萬畝。保證玉米不減產的同時增加了大豆產量,提高了耕地效益。
![](/Files262/BeyondPic/2022-11/16/22111611092deb3215cd602d6e.jpg)
田間管理保增收。圍繞主導產業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6期8600人(次)。整合資金1352萬元,補貼推廣植保無人機、拖拉機、播種機等新型農業機械186臺(套),引進農業新機具769臺(套),扶持專業化技術服務組織5個,引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入農機裝備資金520萬元,農機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51%以上。三夏以來,成立機收專班全力做好夏收秋播,暢達、秦遠等11家合作社小麥產量10萬斤以上。安排180萬元建成集物聯網監測、大數據分析的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點3個,全力保障糧食生產。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