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2日訊 (記者 高世飛)十年來,秦州區以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目標,積極培育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業態,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充分顯現,全區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繪就了秦州旅游發展新畫卷。《我們這十年》一起來關注《文旅融合+新業態 繪就秦州旅游發展新畫卷》。
走進秋日里的青鵑山休閑旅游度假區,滿眼望去,都是蔥郁怡人的“生態綠”,道路兩旁,綠植繁盛,山間清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仿佛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不少市民選擇在這個季節來到景區,領略秋季的鄉村美景。
“秋意正濃,走在青鵑山的鄉村小道上,風景格外的美麗,心情格外舒暢。隨著青鵑山旅游度假區設施設備的完善,我們也迎來了大量的游客,體驗不一樣的慢生活。”青鵑山休閑旅游度假區講解員張鴻飛說。
“吃喝玩樂啥都有,風景也好,人的心情也好。”游客魏佳琪說。
“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游玩的地方,青山綠水,下一次還會帶家人來玩。”游客趙文靜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e4530ca9303bff77.jpg)
青鵑山作為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年接待游客量在20萬人次以上,年收益達到2500萬元。度假區總經理宋彥鋒告訴記者,他剛來這邊時,這里還是一塊水洼地,后來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美化亮化道路環境,栽植樹木3萬余株,并對整個園區進行水、電、燃氣、暖等各方面的改造提升,形成了占地5000畝的景區規模。如今,打造成了具有旅游、體育、休閑農業、康養等多個業態的復合型鄉村旅游度假區。
“自2014年,我們開始做第一個項目滑雪場以來,我們對整個項目做了個整體規劃。項目總投資26億元,現已完成投資16億元,包括文化旅游、養老養生、宜居宜養、休閑農業、休閑體育五大板塊,形成了春看百花、夏納涼、秋季賞楓、冬滑雪的四季型旅游度假區。”青鵑山休閑旅游度假區總經理宋彥鋒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966480bb46f2e80c.jpg)
近年來,秦州區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建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像蘇灣民俗村、李官灣鄉村旅游度假村等。這些鄉村旅游景區已成為市民打卡的熱點之地,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秦州區還積極完善城區景點設施,補齊短板,提高景區品質,形成全域融合、四季宜游的景區環境。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dc1a3bbc5113b6e1.jpg)
“玉泉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玉泉觀最早叫北山觀,宋朝時改名叫玉泉觀。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在玉泉觀的53階,人間天上,綠樹成蔭,古樸名觀,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走在石階上感受玉泉觀的歷史演變,讓人心曠神怡。”玉泉觀大景區講解員維亞雄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dbc9e32336c666ac.jpg)
近年來,玉泉觀大景區不斷整合資源,探索創新,從原來單一的觀光旅游向文旅融合的體驗游拓展,讓外地游客能感受到景區的風光顏值和厚重的歷史魅力。
“玉泉觀大景區立足工作實際,創新工作載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提升旅游綜合接待服務管理水平,深度促進文旅融合。重點實施了自然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防雷項目、臺地搶險加固工程、消防工程、游客中心提升改造等項目,全面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促進了旅游產業的發展。”玉泉觀大景區宣傳股股長馬嵐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2ca2d3e5fa7ea18f.jpg)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早上9點,位于藉河邊的秦州區圖書館讀書室內,已經不少讀者在這里感受書香城市的魅力。
“這里也有我喜歡看的書,所以我會經常來到這里借閱一些書籍,同時也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可以讓我在這里學習。”讀者郭金鑫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17958705ccc3a56e.jpg)
十年間,秦州區圖書館從當初的占地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發展到現在將近4000平方米。接待讀者也由當初日接待20人左右,到現在達到日接待量600人。館藏圖書量也由當初的2400冊,達到了現在的紙質和數字圖書將近10萬冊以上,這是一個質的躍升和轉變。
“我是一名大學生,來到天水市秦州區圖書館,這里能找到很多你想看的書,這里的環境也很好,服務人員也很熱情。”學生孔維通說。
“閱讀的人多了,我們秦州百姓的個人文化素養也提高了,在提高的基礎上,也就更進一步地提升了我們這個城市的一個文明程度。所以說作為圖書館人,全力以赴為我們的讀者做好服務。”秦州區圖書館館長王越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8dfcc62fc3b39897.jpg)
同樣,新建的秦州區博物館位于藉河風情線3號館,館內分上下兩層,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展出文物約1520余件。館內陶器、青銅、玉器、瓷器、磚雕、拓片、字畫等文物,不僅承載著秦州的發展歷史,也展現了豐富多彩、燦爛多元的秦州文化。
“展得很全面,有瓷器、陶器、青銅器、還有清明古家具,還有書法字畫,我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以后有小孩我要帶過來看看。”市民李萬紅說。
“自開館以來,能夠充分發揮展覽教育功能和文化陣地作用,累計接待團隊120批次,參觀人數近4.2萬余人次,組織館內活動及社教活動60余次,在秦州區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秦州區博物館館長李卉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0874b7d010b63f66.jpg)
十年來,秦州區公共文化功能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
“這十年,咱們累計舉辦全區大型的‘三下鄉’文化惠民演出共計60余場,送書畫進社區等這些惠民活動120余場次,贈送書畫作品累計6000余幅,舉辦各類藝術培訓40余次,舉辦書畫展覽及非遺展示300余次,參觀人數達到了14萬人次以上,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累計100余次。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更好地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務。”秦州區文化館副館長趙志強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16522d061ac9df0b.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10/2/2210022044aa5986c2e76a12a2.jpg)
近年來,秦州區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經濟圈,強化文旅融合,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讓傳統文化煥發活力,讓公共文化惠及百姓,文旅產業成為推動秦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就文化整體建設方面,我們秦州區在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包括文化建設中的‘四館一中心’方面,目前走在了兩區五縣的前列。我們將會以這十年我們取得巨大成就為契機,把秦州區的文化、文物、廣電、體育和旅游事業做得更好,也使秦州人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秦州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馬穎男說。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