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8/26/22082620284b21aeeff07bfc0c.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8月26日訊 (記者 劉武鋒)今年以來,秦州區把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積極探索,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力度,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質增效。
小小花蕓豆致富“金豆豆”。這幾天,大門鎮柴山村種植的50畝花蕓豆已經成熟,在村干部的組織下,村民們正在忙著收割花蕓豆。村陣地廣場上,村民正在晾曬收獲的花蕓豆。目前柴山村種植的花蕓豆已經被收購商預定,入賬預定資金1.5萬元。
![](/Files261/BeyondPic/2022-8/26/22082620288b6dea1513817b67.jpg)
“一斤4.5元的價格,50畝給村上可以帶來4萬元左右的收入。今年村上第一年種植花蕓豆,收成可以。下一步打算是,明年村上動員農戶多種植花蕓豆,村上提供種子,統一銷售,給農戶帶來經濟收入。”大門鎮柴山村黨支部書記趙劍鋒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8/26/22082620286b441e16281b0d2b.jpg)
為更好地培育富民產業,柴山村黨支部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用活現有資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把村上整治的280畝撂荒地流轉給合作社用來種植玉米,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穩定的就業平臺,也為村級集體經濟有效積累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年,村上的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7萬元。
![](/Files261/BeyondPic/2022-8/26/2208262028af25230b67c21cca.jpg)
“去年分紅3.5萬元,今年能達到7萬多元,還有以前雙助貸的占用費,加起來有15萬元左右。村上以后用這些積攢的錢,大力發展種植,也可以用這些錢改善基礎建設、人居環境等。”大門鎮柴山村黨支部書記趙劍鋒說。
今年,齊壽鎮張趙村在鎮政府的扶持和指導下,將村上的500畝撂荒地流轉給天水古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在張趙村成立了古豐艾草種植服務站,采取“企業+村級集體+農戶”的生產模式,發展艾草產業,后續實現艾草的種植、加工、收購、銷售一體化。在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也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有活干。
![](/Files261/BeyondPic/2022-8/26/2208262039dd5d6f4b6f56d600.jpg)
“為了增加村上的集體經濟收入,把艾草種植擴展了500畝,還解決了一部分閑余勞動力,提升了村民的經濟收入。”齊壽鎮張趙村黨支部書記趙小明說。
隨著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黨支部可利用這些資金發展公益事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整治鄉村人居環境,增強村級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Files261/BeyondPic/2022-8/26/22082620398383bf9b1de3cd45.jpg)
“截至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村有13個,預計年底1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能達到5萬元以上。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讓黨建鏈與產業鏈緊密相連,爭取通過鎮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大門鎮黨建辦主任張丹說。
“下一步,我鎮將在產業發展建設中謀求動力,在農戶與集體利益上探求平衡,在產品提質增效上尋求出路,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再上新高度。”齊壽鎮黨建辦主任張斌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8/26/2208262039ce0124548b006e8c.jpg)
秦州區各鎮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特”字上找出路,在“專”字上做文章,有效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截至目前,全區420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益達到2770.33萬元,5萬元以上的村352個占83.81%,打造“一村一品”集體經濟示范村32個。(編輯 陳每陽)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