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7/31/2207302309e9e4488aef6b12a9.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7月30日訊(記者 李欣 高世飛) 天《致敬最可愛的人》系列報道,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位逾90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李秉國,聆聽他講述火線戰場的難忘歲月。
![](/Files261/BeyondPic/2022-7/31/22073023090a8bd8f817980880.jpg)
李秉國是第二批入朝作戰的志愿軍,當時隸屬一野第十九兵團63軍一八七師五五九團。已經90多歲高齡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談起曾經的戎馬生涯,仍是滔滔不絕。
“我們打仗都是晚上,我是一個機槍班長,帶了兩挺機槍,犧牲了兩個,為什么朝鮮打仗不能走其它路,只有一條路,一個人走就跟著走,其它任何地方不能走偏,兩面都是地雷,到處是地雷,如果過你走錯了以后,容易發現地雷。”抗美援朝老兵李秉國說。
1950年,李秉國在陜西三元馬欄鎮從事生產運動,當時朝鮮戰爭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危。他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衛國家的號召報名參軍,訓練結束后,經丹東市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過了鴨綠江以后就好像進入了戰場,白天敵人的飛機多,偵察機、戰斗機對汽車路沿線不斷轟炸,所以白天不能走路。白天在山溝休營,晚上天黑就行軍了,行動以后,每人要背60多斤行李!笨姑涝媳畋鼑f。
老人告訴記者,為最大程度保護戰士安全,他們每到一處都要先挖駐工事,白天部隊都是隱蔽挖掘防御工事,晚上帶著武器彈藥,搶占最佳攻擊高地修建工事。修建好工事后,站崗放哨,偵察敵軍。
“4野部隊一共是打了4次戰役,我們到了臨津江以后開始做工事,敵人反攻的時候,志愿軍全部在3米多深的坑。1951年4月份,就開始五次戰役了,原因何在,就是敵人發現我們做好工事防備他們的進攻。五次戰役之后敵人就亂了,打得很兇,那一次把敵人打殘酷了,用一個排俘虜了炮兵一個團。”抗美援朝老兵李秉國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7/31/2207302309745dff2520d232a1.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7/31/2207302309749cd614ebe6aab3.jpg)
在第五次戰役中,敵軍為了阻止我軍過江,在水里布設了帶有倒刺的鐵絲網,很多戰友都不同程度受傷,李秉國的腿和腳也被劃傷,但他和戰友們依然奮勇前進,擊退敵軍。在戰斗期間,李秉國戰斗勇猛頑強,榮立三等功一次。
“我兩個腳都是血泡,血在流淌,我能堅持,以幫為主,幫助一個連完成了任務,上到了戰場,就立了三等功”?姑涝媳畋鼑f。
戰爭一直持續了兩年半的時間,戰斗結束后,一部分戰友建設朝鮮,另一部分回國。李秉國回國后轉業到河北省水利廳。1960年,作為黨員的他,響應國家建設支援農業第一線的號召回到家鄉,為建設家鄉奉獻力量。說起身上因戰爭留下的病痛,老人輕描淡寫一語帶過。他對現在的美好生活感到很知足也很幸福。
![](/Files261/BeyondPic/2022-7/31/2207302309ccabe3b8991648a5.jpg)
“我已經90歲了。我現在是知足了,我認為知足了,好得是說不出來!笨姑涝媳畋鼑f。(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