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62112e955e05cc14a40d8.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7月6日訊(記者 劉武峰 李鑫 趙越 實習記者 陶喆)又是一年豐收季,麥浪翻滾遍地“金”。伴隨著收割機馬達的轟鳴聲,秦州區32.2萬畝冬小麥迎來收割期。全區各鎮村及相關部門強化舉措,全力保障32.2萬畝小麥顆粒歸倉。
![](/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62112bdb1baac7a99552c.jpg)
眼下,天氣晴好,正是小麥收割的黃金期。記者在天水鎮楊灣村看到,連片的麥地里,一臺臺聯合收割機正在往來穿梭,農用三輪車車斗里裝滿了金燦燦的麥子。天水鎮搶時間、爭速度,組織廣大群眾和農機手對全鎮小麥開機收割,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種了2畝,昨天收了1畝多,今天1畝多,共收了25袋,每畝1200斤產量,今年豐收了。”天水鎮楊灣村村民蘇小兵說。
天水鎮東風村由于海拔高、氣候干旱,過去有多處地塊被撂荒,去年村上對撂荒地進行大力整治,復種上了小麥。
![](/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621123cde1c9bb31798da.jpg)
“去年整治的600畝撂荒地,投種的是小麥,現在已經到成熟期。今年,整治的撂荒地小麥產量相當好,算是豐收的一年,畝產能達到500斤到600斤,今天是第一天收,機械收一天能收100畝左右。”秦州區新思路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斌說。
為確保今年小麥豐收,秦州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前期引導農民因地制宜選用良種、科學施肥,并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提供農資補貼等措施,幫助農戶增產增收。
“感謝秦州區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前期種子、肥料、包括技術管理,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定期給我們現場指導技術、田間管理,還有飛防這一塊,無人機打藥,對我們扶持力度相當大。”秦州區新思路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斌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62112b4a6c6a616cfe554.jpg)
為保障“三夏”生產順利進行,秦州區農業農村局在天水鎮、皂郊鎮、藉口鎮設立了3個“三夏”跨區服務站和“三夏”服務指導組,及時為跨區作業人員提供信息指引、屬地登記備案、防疫解暑物資等服務保障措施,并對“三夏”農機安全生產、拖拉機無證行駛、無牌行駛情況進行檢查,確保“三夏”生產安全、豐產豐收。
“目前為止,我們共發放‘三夏’生產安全作業倡議書、機收減損提質增效倡議書、農機操作規程1000余份。簽訂了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安全倡議書200余份,為我們‘三夏’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秦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機服務中心管理站副站長唐文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62112754de5b449296158.jpg)
“我是從安徽過來的,過來四天了,每天收割20余畝地,價格每畝80元到90元,山區作業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們農機手安全第一。”跨省農機手王要說。
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為守牢來之不易的夏糧生產成果,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聯合收割機機收情況進行測產和技術指導,運用科學手段,讓糧食在收割環節最大限度減損。
![](/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621127d8a8341a8b530a4.jpg)
“把樣地里所有沒有收干凈的小麥,全部人工撿回去,進行篩選、收集,通過1畝地產量和損失的產量,測算出損失到底有多少,為以后的機收改進提供依據。”秦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機服務中心管理站副站長唐文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7/7/22070621152fd3f656837e7909.jpg)
連日來,各鎮村搶抓晴好天氣,最大程度發揮聯合收割機作業優勢,提高收割效益,預計七月中旬全面完成小麥收割任務。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