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3222592345c667d1cb7e3.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6月13日訊(記者 趙晨輝 黃璐 劉武鋒)風吹麥田千層浪,又到一年豐收時。在秦州區各鎮成方連片的田地里,麥浪滾滾,一株株飽滿的麥穗隨風搖曳,連片的糧油作物長勢良好。當前,秦州區油菜即將進入收獲期,再過半月左右,冬小麥將開鐮收割,夏糧豐收在望。
![](/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322259361ca7897572c7e.jpg)
在天水鎮的田間地頭,放眼望去,小麥長勢喜人,綠油油的麥苗像一張綠色的地毯,在陽光的照耀下,生機盎然。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楊建太正在麥田里查看麥苗長勢,檢查小麥種植戶田間管護措施落實情況。
“今年油菜小麥的長勢都非常好,病蟲害防治及時,現在油菜已經收割,小麥長勢非常好,小麥七月一號就開始收割。”秦州區新思路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斌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32225d8f87cbab140e0c6.jpg)
新思路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年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了小麥和油菜。在種植過程中,區農業農村局跟蹤指導,從糧種選擇、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提供技術指導,確保夏糧豐產增收。
“從糧種的選擇上,后期施肥,病蟲害的防治,生長環節所有的技術,農業農業局技術人員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來現場指導。”秦州區新思路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楊斌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40005858347861a7e1794.jpg)
近年來,天水鎮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農業示范田建設為抓手,充分鼓勵合作社、農戶積極種植糧油作物,全鎮種植冬小麥2.478萬畝。
![](/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32225bf83023a3e572c79.jpg)
今年,我區雨水充沛,土壤墑情良好。同時,隨著各項惠農、利農政策的落實到位,也給合作社和農民吃了“定心丸”,進一步堅定了他們種糧增收的信心。目前,全區小麥長勢旺盛,部分鎮村小麥已進入灌漿期,豐收在望。
“大面積種植的是糧油,菜籽種了300多畝,小麥種了500多畝,玉米種了也是500多畝。”秦州區優廣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田間管理人員謝喜峰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32225c358393dfc2738c5.jpg)
除了小麥,夏糧作物中,油菜也進入成熟期,即將收割。在平南鎮,連片的油菜莖稈粗壯、籽粒飽滿,密布田間,遍地金黃,一派豐收的景象。辰洲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平南鎮流轉土地700多畝,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合作社提供種子、農藥、肥料,農民進行種植,再由合作社以高于市場的價格進行收購。
“農戶種植得比較精細,我們收購,按市場價一斤菜籽3.4元,我們給農戶多加0.2元,3.6元收購來,自己加工成油,直銷出去,雙贏的效果。”秦州區辰洲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淮洲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40005e01fc13fb6819d1c.jpg)
秦州區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持續開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和撂荒地專項整治,將耕地“非糧化”與農業結構調整統籌優化,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做到耕地面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三個不減”,真正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今年,全區小麥播種面積達32萬畝,油菜播種面積達13.5萬畝,總體面積和去年相比增加2000余畝,預計小麥畝產達到250公斤以上,油菜120公斤以上。
![](/Files261/BeyondPic/2022-6/14/2206140005e355c57ab8f07af0.jpg)
“總體來說好于往年,這主要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今年的好天氣,我們農技人員的好技術,為我們秦州區糧食安全生產做了貢獻,今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年。下一步,我們將對進入收獲期的小麥和油菜進行重點監測,推行機械化收獲,做到顆粒歸倉。”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編輯 陳每陽)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