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4/12/22041221300b7734bc737596a1.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4月12日訊(記者 劉麗娟)近年來,秦州區緊抓“糧改飼”項目,大力推廣青貯玉米等優質牧草種植,走出了一條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新路子,助力養殖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Files261/BeyondPic/2022-4/12/22041221302d875571cb610628.jpg)
在牡丹鎮馬家堡子村青貯玉米種植基地,大型農業機械在田間穿梭作業,工人們正揮動鐵鍬鋤土忙碌,這里正在播種青貯玉米。天水市開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存富告訴記者:“今年的政策相當好,政府給我們合作社提供了地膜和玉米種子,現在我們準備種800多畝,目前完成了500多畝,還有300多畝,準備在一個禮拜之內種結束,現在可以完全滿足我們500多頭牛的飼料供應。”
![](/Files261/BeyondPic/2022-4/12/220412213050ddf1eb9abbc457.jpg)
青貯玉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價值高,素有“草罐頭”之稱,已經在養殖合作社中得到了普遍應用。記者在天水市開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龍望發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場看到,工人們正在給牛投食青貯玉米飼料,一頭頭肉牛膘肥體壯。天水市秦州區龍望發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閆小軍說道:“目前,存欄是30多頭母牛,種植玉米300多畝,解決了牛羊一年四季的飼草問題,“糧改飼”對我們幫助很大,提高了我們養牛人的經濟收入。”
![](/Files261/BeyondPic/2022-4/12/2204122130b61c4990cbf4fe07.jpg)
青貯玉米的規模化種植,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吸納了附近一定數量的剩余勞動力在合作社打工,讓村民們不出遠門,就有了穩定的收入。牡丹鎮謝家嶺村民謝白求高興的告訴記者:“
在這里打工,一天能賺八十塊錢,一年掙上兩萬來塊錢,中午還提供飯。”
![](/Files261/BeyondPic/2022-4/12/2204122130568dbfff13d66078.jpg)
據了解,近三年來,秦州區共為150家牛羊合作社和飼草企業提供項目資金700萬元,落實“糧改飼”種植面積4.5萬畝,全株玉米青貯14萬噸,推動牛、羊產業數量增長30%。
![](/Files261/BeyondPic/2022-4/12/22041221307c2a940dbb44782b.jpg)
區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邵小強說道:“我們秦州區今年“糧改飼”的面積是2萬畝,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區上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補助1萬畝的飼料玉米種子,總共是2萬公斤,最近陸陸續續都在進行種植,通過2萬畝的“糧改飼”種植,將推動我們全株玉米的青貯,撬動咱們全區牛羊產業和飼草產業大的發展。”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