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4月8日訊 連日來,秦州區太京鎮把撂荒地整治作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按照“黨委統籌、支部創辦、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利用黨支部創辦合作社代種和農戶自主耕種相結合的方式,讓荒地變“良田”,讓沉睡土地“活”起來。
馬岐山片區糧食生產千畝示范點位于太京鎮東南部山區,該區域共有耕地4000余畝,其中撂荒土地1200余畝。由于區域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小麥、覆膜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糧食作物。該示范點堅持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創建模式,按照“黨支部牽頭搶政策,合作社接單抓落實,農戶參與按勞分紅”的職責分工。黨支部通過組織動員,對1100余畝撂荒土地進行了集中整治,把分產到戶的土地資源組織起來集中抱團,交由合作社統管統種,建立起了村集體與群眾經濟利益的共享機制;村“兩委”主要負責人作為合作社的管理者、經營者,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種植方式,全面盤活了區域內撂荒及閑置土地資源,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群眾參與撂荒地整治或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紅,既解決了年齡偏大村民就近務工的問題,又促進了收入的增長。形成了一條“支部有作為、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的農業發展新路子,構建了糧食增效,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的良好局面,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下一步,太京鎮將以糧食生產千畝示范點為突破口,以點帶面,不斷提高鎮域內零散撂荒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切實增強群眾種糧的積極性,為實現糧食產量穩定增長、群眾收入持續增加奠定堅實基礎,為鄉村振興增添新的發展動力。(編輯 靳艷艷)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