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1/22/220121203618e534d9abb9141a.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21日訊(記者 劉武鋒)近年來,楊家寺鎮依托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核心區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大櫻桃、草莓等特色主導產業,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科技農業、設施農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成功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金路子”。
隆冬時節,寒意正濃,楊家寺鎮石馬村的連棟日光溫室里卻是暖意融融、生機勃勃。放眼望去,一顆顆翠綠色的小草莓掛滿了藤蔓,部分草莓已接近成熟。
“大概有1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了,效益還可以,價錢也好,主要是采摘、批發、零售,像春節的這時候,人還是挺多的。”秦州區晨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員張玉虎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22/22012120361e7c07183b967bfe.jpg)
與此同時,在楊家寺鎮大豐農業大櫻桃種植基地的大棚里,成排的櫻桃樹上,朵朵櫻桃花競相開放,一團團、一簇簇雪白的櫻桃花掛滿枝頭,芳香滿園,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大豐農業大櫻桃種植基地的負責人李欣告訴記者,設施化大櫻桃要比露地大櫻桃提前一個到兩個月上市,每斤可賣到100元,目前他們基地已建成9座溫室大棚。
“今年的長勢正常,冬季陽光比較充足,溫度比較好。今年的花期比去年提前了將近一個星期,成熟期相應也就提前了。”天水大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欣說。
記者在楊家寺鎮的設施蔬菜大棚里看到,村民正在忙著整地、起壟、施肥,為下一季蔬菜種植做準備工作。近幾年,楊家寺鎮通過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1500多人,發放務工費2000萬元以上,輻射帶動貧困戶人均年收益12000元以上。
“對于老弱病殘,還有上年紀的人,出來在大棚里務工,增加收入,像老人一天60元,一年下來一萬六七,給他們也是一份收入。”楊家寺鎮松樹村村黨支部書記馬首軍說。
![](/Files261/BeyondPic/2022-1/22/2201212036c569389553fc81d4.jpg)
截止目前,楊家寺鎮完成土地流轉2.4萬畝,建成設施蔬菜種植大棚6000座,連棟智能溫室18萬平方米,果蔬貯藏庫2800立方米。年產黃瓜、大蒜、辣椒、西紅柿等蔬菜8000余噸,產值約9000萬元,已逐漸成為滿足市區蔬菜供應的主要生產基地。
“川地主要流轉給了5個合作社,村民收入好,年輕的外出務工,五十歲以上的都在我們周邊的大棚里務工。今年大棚里務工的有過萬人,我們石馬村地理位置好,是省級農業園的核心地方,現在只要能干活的人,到合作社來就有活干,拔草施肥這些都能干。”楊家寺鎮石馬村村黨支部書記馬景剛說。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