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19日訊(記者 李樸)國家“雙減”政策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日前正值“雙減”政策落地后的首個寒假,記者走訪了秦州區多家校外培訓機構發現,線下學科類培訓占比縮水較大,而語言、書法、舞蹈、運動類等特色課程占比逐漸增加。
在某培訓學校,記者看到跆拳道老師王文軒正在給學生們教授跆拳道基本腿法和實戰演練,他告訴記者,這門課是在枯燥的體能、技巧訓練中融入更多的游戲元素,讓學生感受體育鍛煉的樂趣。
“我覺得上跆拳道課既可以讓我們強身健體,又讓我們充滿活力,充滿自信,我覺得這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某教育培訓學校學生楊金豆說。
“通過跆拳道的教學,能夠讓我跟同學們都獲得雙份的快樂,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明白人生的一些道理,讓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某培訓學校跆拳道老師 王文軒說。
除了跆拳道課程,該培訓學校還開設了舞蹈、書法、美術、圍棋等特色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在“雙減”政策下,學生有更多時間來藝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臉上的笑容比以前燦爛了,家長的負擔也減輕了”某教育培訓學校負責人陸玲說。
同樣,在“雙減”政策引導下,天水某藝術學校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致力于全面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挖掘學生音樂潛能,提高音樂綜合能力。
“咱們在課堂上給孩子講音樂的時候,孩子們特別高興,而且傳遞下去,孩子們打出了他們自己心中的不愉快,打出了自己的樂趣,打出了自己高興的那種氛圍。”某音樂培訓機構教師王亞平說。
同時,根據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該學校在寒假開班前,對校區進行了徹底的消殺,每天保持校區環境干凈整潔。
“對我們所有的班次進行錯峰上學,保證每日到學校的孩子們盡量少接觸到一些其他人員”某音樂培訓機構運營總監王萍說。
“雙減”政策出臺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學校教育,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目的。“雙減”政策落地,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家長的精神負擔,讓學科教育重新回歸學校主陣地。
“自從國家出臺“雙減”政策以后,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學業方面,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參加這種興趣班,課外業余的生活也比較豐富”學生家長馬娟說。
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后,校園內我們推行了課后服務,減輕學生的作業量,同時推進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特別在期末考試當中,第一年實行等級制。在校外培訓機構當中,我們堅決取締學科類的培訓,鼓勵發展非學科類的培訓機構,在我們秦州區,現在有取得合法辦學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非學科類的有10家,基本能夠滿足我們老百姓孩子興趣愛好的需求。區教育局教育股股長張志學說。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