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扎根基層 群眾心中綻放文明之花
![](/Files261/BeyondPic/2021-12/15/2112152050fd576ccdb7d0c480.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2月15日訊(記者 高世飛)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就在哪里。今年以來,秦州區在強保障、建隊伍、抓服務上狠下功夫,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組織志愿者深入基層,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把文明“送”到群眾家門口,“種”在群眾心頭,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Files261/BeyondPic/2021-12/15/21121520502575ab16846358ac.jpg)
中梁鎮楊家山村是一個以發展林果產業走上脫貧之路的村莊,近兩年村上大力發展蘋果和櫻桃產業,很多村民的收入穩步增加。上午九點,中梁鎮村兩委組織黨員干部來到村民李德林家中,為他宣講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并贈送了一些果樹栽培技術培訓相關書籍。
“王書記和村干部經常過來給我講政策,讓我的生活變的越來越好,我的腿行動不方便,經常過來幫助我。”中梁鎮楊家山村村民李德林說。
![](/Files261/BeyondPic/2021-12/15/2112152050c4068b01885a5b83.jpg)
楊家山村積極組織志愿者實踐隊伍,定期開展送書入戶、宣講政策、打掃衛生、文明家庭評選、道德模范推選、公益幫扶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使群眾之間,鄰里之間團結互助。同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村內處處張貼著文明宣傳標語,圖文并茂的文化墻,為秀美的鄉村風景增加了深厚文化內涵。
“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我們村上形成了一種爭先恐后,你爭我趕的干勁氛圍,在村上排摸出了一些“好哥哥”、“好婆婆”、“好媳婦”,通過微信群和廣播進行大力倡導和宣傳,這些也都是咱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具體體現的一些結果,也帶動村上的各項產業盡快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收入也穩步在增長。”中梁鎮楊家山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愛理說。
![](/Files261/BeyondPic/2021-12/15/211215205046a90ee276c1efe2.jpg)
同樣,在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區,通過以書香潤養文明,用文化促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居民的文明涵養也在悄然提升。不少前來辦事的居民,辦完事也會在社區的活動中心看看書,聊聊家常,增進感情。
“我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心,閑的時候我們過來看看書,聊聊天,參加一些社區的公益性活動,感受大家庭的溫暖,拉進鄰里之間的關系,創建文明和諧社會。”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居民南嶺芳說。
![](/Files261/BeyondPic/2021-12/15/21121520504235ca8c3d2cd24d.jpg)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光明巷社區本著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社區服務理念,結合社區自身實際,開設了理論宣講室、普法教育室、健身活動室、文化活動室、圖書室、黨群咖啡屋等10個功能服務室,為居民提供日常開展文化交流、理論宣講、主題講座、文化傳承、志愿者服務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既有豐富的內涵,又接地氣、解民需。
![](/Files261/BeyondPic/2021-12/15/2112152050f3f747d7f2b5f584.jpg)
“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發展志愿者為主體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家庭幸福,鄰里團結互助,人際關系融洽的和諧型社區。”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區工作人員唐華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秦州區通過廣泛開展先進典型宣傳推廣、全面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努力提高文明創建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區建成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537個實踐站,組建了6支區級志愿服務隊,文明實踐志愿者人數達80651名,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8380多場。(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