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1-11/22/21112221113b60a9174f157002.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1月22日訊(記者 樊雪琛 張丹陽)有一種遺憾叫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一種痛楚叫來不及再見最后一面,便已是陰陽兩隔;有一種堅守是化悲痛為力量,痛哭一場后又奔赴抗“疫”一線。11月16日,對于皇城國際醫學觀察點執行組組長寧宇奇來說終生難忘。這一天,親愛的母親永遠離開了他,戰“疫”一線的他,用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對母親做了最深的悼念和緬懷。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2/2111222111dbf7c0dc40afe924.jpg)
“晚上九點過五分,接到我家里的電話,我媽昏迷了,通過確診是大面積腦出血,還有腦疝形成,醫院的建議是沒有搶救的必要了,聯系我們回家,然后到凌晨兩點四十左右,人就已經走了,感覺特別快,有點接受不了。”皇城國際醫學觀察點執行組組長寧宇奇說。
11月16日凌晨,還在值守夜班的寧宇奇,突然聽聞噩耗傳來,含辛茹苦養育他成人的母親,已在老家清水縣愴然離世,享年59歲。回憶起母親陪伴他的每一個瞬間,寧宇奇無時無刻不在心如刀絞。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不敢相信那個理解包容他的母親會這么倉促地離開,來不及等到他戰“疫”勝利平安歸來,來不及給他留下最后一句話......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2/21112221115427715076526642.jpg)
兩行思親淚,天明又復收。連續18天高度緊張繁重的工作,加之這晴天霹靂般的消息,讓寧宇奇疲憊的面龐刻滿了悲傷。但這驚天變故和繁忙工作并沒有擊垮他,更沒有磨滅他抗擊疫情的決心與斗志!他毅然堅強地藏起悲痛的心情,堅守崗位,絕不后退一步!
“家里人說讓我做好本職工作,不要操心家里的事情,我內心雖然想回去,但是感覺這邊的工作也是特別要緊的,所以我還是留下來了,現在家里主要是我父親一個人,其他的人都在外地,我也趕不回去,感覺特別愧疚。”皇城國際醫學隔離觀察點執行組組長寧宇奇說。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2/2111222111b0f3933e1aabb9b4.jpg)
初見寧宇奇醫生時,悲傷籠罩下的他一言不發,只是默默穿戴好口罩、面罩、手套、防護服等裝備后,便邁著沉重的步伐進入隔離區,進行送餐、消殺、詢問狀況、處理垃圾等工作。雖然這些都只是平時的日常工作,但此時距他母親去世才過去不到十個小時。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2/2111222111781fb31bc7fab827.jpg)
從隔離區來到辦公區,這里除了一本本認真記錄的工作臺賬外,一份份用心書寫、按滿手印的入黨志愿書與請戰書格外醒目。回想起當時的初心與承諾,寧宇奇心中“戰”疫到底的決心更加堅定。
“以寧宇奇為代表的醫護人員也第一時間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和入黨申請,現在寧醫生家中發生了變故,但他仍能堅守在一線,黨組織給他家中送去了慰問和他一起共度難關。”皇城國際醫學觀察點臨時黨支部書記馬勇說。
在同事眼中,已在長控醫院工作11年的寧宇奇性格沉穩內斂,雖然話不多,但是待人誠懇,工作勤勉務實、任勞任怨,在關鍵時刻能夠靠得住、站得出、頂得上。
“寧大夫是我們組的組長,他對我們組的組員都特別關心,有什么重活累活都是他搶著幫我們干,他平時對隔離人員都特別關心,負責任。”皇城國際醫學觀察點醫護人員謝雪麗說。
一直到了晚上九點,寧宇奇才結束工作,脫下防護服,回房休息。如鯁在喉的他隨便吃上幾口后,強忍著無法抑制的淚水,撥通了父親的電話,通話中一次次的哽咽令人心酸不已。
![](/Files261/BeyondPic/2021-11/22/2111222111fe7321de54d54f37.jpg)
寧宇奇坦言,作為兒女,自己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異地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讓他一直在累積對父母的虧欠,兩個月之前的一次回家,沒想到竟是見母親的最后一面。由于愛人與妹妹都在外地,現在連母親的后事也只能由年邁的父親一人操持。
“感覺對家里有點愧疚,家里的什么都幫不上忙,家里以前是我爸我媽在操持,像我自己孩子的作業什么的,我基本上看不到,基本上都是我爸媽給他輔導的。”皇城國際醫學觀察點執行組組長寧宇奇說。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采訪還未結束,寧宇奇便又收拾行裝,再次進入隔離區開展新的工作。背負重擔,毅然前行,這就是以寧宇奇為代表的抗疫一線醫護工作者的真實縮影!他們默默無聞,但卻真正詮釋出醫者仁心的職業底色,用平凡的身影在抗疫一線譜寫出非凡的篇章。(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