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1-10/6/21100615410e92f3db57b3a46a.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6日訊(記者 李欣 高世飛)西關古城是西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和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居民院落群,區域內有眾多的明、清時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筑遺存。古城開放至今,日接待游客和市民上萬人,已經成為天水文化旅游新增的一張靚麗的名片,在給市民留有一份鄉愁的同時,也讓外地游客更深地感受到天水的風土人情。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去逛西關古城。
![](/Files261/BeyondPic/2021-10/6/21100615417e6ed10e3beefd16.jpg)
西關古城號稱“一街十一巷”,崔家巷是眾多巷道中的一條,而古城的中心就在這條巷道的西邊。來古城游玩的游客可選擇從崔家巷進入,之后,途經古玩城、華嚴街、三新巷廣場,再來到以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之初到天水為背景雕刻而成的風云雕塑。
“我們可以看到帥旗下正襟危坐的就是漢丞相諸葛亮,在他右手邊是將軍姜維,姜維是我們天水甘谷人,同樣人們稱贊他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才將。這個雕塑全長是2.83米,寬是5.8米,最高點是6.77米,那畫面就是以諸葛亮六出祁山之出到天水為題材,這個雕塑采用的是圓雕,采用的是福建霞紅優質的花崗巖雕刻而成的。一般帶著小孩,或者家里有年長一點的老人都喜歡在這兒拍照,打卡。”西關古城講解員牛雯說。
![](/Files261/BeyondPic/2021-10/6/2110061541190bd83f79bf9c23.jpg)
游覽完風云雕塑后,步行五十米,便可到達三新巷。三新巷也是天水古城中更名最多的一條巷道。
“在100年之前這條巷道叫雙槐巷,巷名取自東西兩棵大槐樹。直至清同治年間,有個叫張合的進士回天水省親,他發現每當下雨天時,這個巷道會變的濕滑,泥濘,不好行走,因此他命人采石修路,解決了周邊百姓的困境。人們為了感謝他,便讓他為這個巷道取名,這便是石頭巷的由來。直至抗日戰爭時期,榮毅仁的父親榮德生興辦民族工業選石頭巷11號,創辦了榮氏福新面粉廠的辦事處,與當時的申新、茂新、福新三大企業之名改石頭巷為三新巷,這便是三星巷的由來了,因此這個名字便留用至今。”西關古城講解員牛雯說。
![](/Files261/BeyondPic/2021-10/6/21100615418802175f0c0d5930.jpg)
在三星巷內,有一座院落在2002年6月被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被確立為保護院落。如今,在這座院落里,游客將了解到天水面粉廠的前身。
“現在來到的是榮氏面粉廠在天水的辦事處,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院落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那院中分布有倒座、廂房、過廳和主屋,那我們目前所在的位置就是在前院,在1912年的時候,榮德生先在上海建廠,作為生意人的他覺得生意發展的不錯,因此又在漢口建立了分廠,直到抗日戰爭爆發,然后他們的部分產業了遭到了日軍飛機的轟炸,為了保存實力,他們便將部分產業搬遷至了較為安全的寶雞,榮毅仁發現這個方法非常可行,便又將面粉廠內遷至了天水,這就是我們天水面粉廠的前身,也就是榮氏福新面粉廠。”西關古城講解員牛雯說。
![](/Files261/BeyondPic/2021-10/6/2110061541b99b2abc8ef4ffe9.jpg)
從三星巷內出來,就來到了文創街,文創街上有各種各樣的非遺展產品,從文創街出來便可在新民巷廣場,欣賞影壁“秦州八景”,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麥積煙雨”“伏羲卦臺”“天水瀛池”。“天水瀛池”來源于天河注水的傳說,也是天水地名的由來。除此之外,張俊府、飛將廣場、漢將軍府也都已對外開放。除了景觀區,餐飲區也是天水古城的一大特色之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餐飲區,我們可以看到這邊都有各地的招牌美食,還有我們天水有名的小吃等,后續我們還會在這邊開展民俗,也是希望所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來到我們龍城天水能有回到家鄉的感覺。”西關古城講解員牛雯說。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