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2月15日訊 (記者 邵千 趙雅琪)初春的楊家寺鎮,突然襲來的雨雪天氣難抵盎然春意。在楊家寺鎮連棟的溫室大棚外寒氣逼人,大棚里卻是暖意融融。春節期間,記者來到了楊家寺鎮松樹村,瞧瞧村里的新變化,也看看鄉親們脫貧后的第一個春節是怎么過的。
雖然過了立春節氣,但對于處在高寒地區的楊家寺鎮而言,卻仍然寒冷。以前,這個季節是鄉親們的農閑時節,幾乎沒有什么收入。但脫貧之后,大棚蔬菜種植成為了全鎮的主導產業,鄉親們從年頭忙到年尾,錢也能從年頭賺到年尾。記者在張海軍的草莓大棚里看到,一顆顆色澤鮮艷、圓潤飽滿的草莓點綴在綠葉間,香甜誘人。一些游客手拎籃子穿梭在田地間,悠然享受著采摘草莓的樂趣。
“家人們一起來摘草莓都其樂融融的,都感覺特別好。”市民趙雯雯說。
“過年呢,今天帶我家小孩來草莓園摘草莓,讓他們過來體驗一下,出來活動一下。”市民趙芳弟說。
今年是張海軍在這里承包大棚種菜的第二個年頭,他告訴記者,去年,他的大棚里種的全是蔬菜。今年,他嘗試著種了七畝草莓,收益不錯,也帶動了很多周邊的村民前來務工。
“有二三十個人,主要還是帶動當地的貧困戶到這打工,一方面掙點工資,一方面家也能照顧上,下班就回家了。”天水晨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海軍說。
“農民不耕田,農機過冬眠,夏秋忙兩季,一年閑半年。”這是過去農民一年勞作生活的真實寫照。而如今,楊家寺鎮近80多家合作社每年可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溫室大棚里一年四季都有村民忙碌的身影,以往的“冬閑”正被“冬忙”替代,松樹村的村民呂會就是其中之一。
“就是長年打工,做飯、家務都能顧上。務莊農吃力,打工輕松。工資60元一天,比務莊農好。”楊家寺鎮松樹村村民呂會說。
忙完手頭的工作,得知家中有親戚上門拜年,呂會立刻回到家中張羅起來,不一會,一桌農家飯菜就擺上了桌,推杯換盞之間,盡是濃濃的年味。去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呂會一家也順利實現了脫貧,對于她和這些親戚朋友來說,這個年味,就叫做幸福。
“以前務農,一年下來收入一兩萬元,現在生活好了,掙五六萬元。現在的過年就比以前好多了,最早沒錢買不起,現在有錢,吃啥,啥都有,挑好的買。”楊家寺鎮松樹村村民呂會說,現如今,呂會一家的生活越過越好,自己和丈夫都在鎮上務工,小兒子在門前的學校讀書,大兒子也剛剛結婚娶了媳婦,一家人正朝著“奔小康”的美好生活繼續奮斗著。
“今年我的愿望就是小兒子好好念書。”楊家寺鎮松樹村村民呂會說。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后的第一個春節,松樹村每家每戶門上的春聯、墻上的年畫、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房前屋后的蔬菜大棚,映襯著一張張喜慶的笑臉……這就是松樹村鄉親們的幸福生活,也是中國百姓的紅火日子。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