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3日訊 (記者 楊文慧 實習記者 郭驥)十一黃金周期間,秦州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各旅游景點提前準備,周密部署,在疫情防控、旅游接待、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做了充足的準備,以嶄新的姿態、優質的服務喜迎八方賓客。
伏羲廟景區不僅提前進行了安全隱患排查,還專門設置了疫情防控崗,強化了志愿者服務隊伍,為來景區的游客們提供安全、周到的服務。
“在售票講解崗位上面,我們也是增加了工作人員,在上崗之前我們進行了上崗培訓,而且我們也積極開展了志愿者服務。希望我們的工作能給廣大的游客提供熱情耐心的服務。”天水伏羲廟景區售票員莫莉虹說。
“我身為天水伏羲廟的志愿者在這里做志愿服務。在整個伏羲廟的講解過程中,我覺得更多的是宣傳本土文化,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人際交流能力。”天水伏羲廟景區志愿者原全說。
南郭寺景區認真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制定工作預案,進行接待服務培訓,明確職責分工,全力以赴為游客提供安全、溫馨的旅游環境。
“在道路方面,實行單向循環通行,極大方便了游客出行,開通了旅游專線觀光車。另外,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們景區要求所有游客佩戴口罩,并為他們測量體溫,做詳細登記。”天水南郭寺景區講解組組長楊瑩說。
天水民俗博物館不僅提前對旅游接待服務工作進行周密部署,并且在一號到八號期間,還會加入民俗展演、皮影戲表演、社教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游客在游覽景點之余,也能充分了解天水獨有的民俗文化魅力。
“游客要提前預約,然后也限流錯峰進入,每天限流參觀量是4000人。我們限制到上午2000人,下午2000人,然后瞬時參觀量是400人,所以在錯峰參觀和預約方面我們已經前期做了準備。”天水民俗博物館工作人員李瑛說。
在南宅子里,今年新建的天水古代民間沿用的木制水磨成為景區內的一大亮點。除了供游客觀賞外,還可以近距離接觸、試玩、體驗,進一步拉近了游客與天水民俗文化的距離,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天水民俗文化。
“這個水磨是天水原有歷史傳下來的東西,把它復原成景觀,給天水人民以及全國來天水旅游的人民增添了一個能觀賞實質的東西。后面的年輕人沒有見過這個東西,能還原歷史,讓他們知道面是從何而來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張德義說。(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