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9月29日訊 秦州區2017年被省上納入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區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按照“整合項目、聚集資金、集中投入、精準扶持”的總體思路和“蓄水統配、截長補短、引流歸口”統籌整合模式,聚焦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全區脫貧攻堅提供了資金保障保障。
一是用制度保障資金“整得攏”。在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區財政局緊緊圍繞全區脫貧攻堅總體目標,根據中央、省級文件精神,及時制定了《秦州區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施方案》《天水市秦州區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對資金的歸集、籌集、使用、管理、監督等提供制度保障,解決錢從哪兒來、用到哪里去的問題。通過建立涉農資金整合機制,進一步理順扶貧資金管理體系,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將納入整合范圍的各類資金“大類間打通”、“跨類別使用”,不斷推進資金實質性整合,為全區脫貧攻堅提供軍需糧草。
2017年以來,全區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60389.69萬元,主要投向貧困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兩個方面。其中貧困村產業發展投入整合資金36632.31萬元,占整合資金的60.66%,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整合資金23757.38萬元,占整合資金的39.34%。通過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投入貧困戶種養業、“短平快”及“五小”產業22074.47萬元,投入小額信貸貼息5228.92萬元,投入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6043萬元,投入致富帶頭人培訓項目999.05萬元,投入產業路項目2287.54萬元,投入農村道路項目10822.02萬元,投入危房改造項目1624.4萬元,投入農村飲水安全項目8605萬元,投入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及其他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2705.29萬元。
二是用規劃保障資金“用得好”。在安排扶貧資金前,區扶貧辦根據各部門計劃,編制脫貧攻堅項目庫和年度脫貧項目規劃,并將項目庫和年度脫貧項目規劃報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議,按先急后緩、突出效益的原則,科學選定項目。區財政局根據中央、省、市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要求,按照“應整盡整”的原則,積極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圍繞全區脫貧攻堅項目規劃,保障脫貧攻堅支出,提高涉農資金配置效率,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幫扶資金融合投入,形成“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投入新格局。
三是用責任保障資金“接得住”。牢固樹立“扶貧資金高壓線”意識,嚴格按照省上政策要求,將統籌整合資金使用計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掛鉤,與扶貧開發工作考核結果掛鉤,按照“誰管項目、誰用資金、誰負主責”的原則,確定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定目標、作決策,區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做規劃、出方案,區扶貧辦、財政局聯動抓項目申報、審核、匯總、資金下達等工作,主管部門和鄉鎮抓落實的扶貧資金管理格局。
四是用監督保障資金“用得實”。為切實管好用好扶貧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實際建立扶貧專項資金保障、審核、監督、績效考評日常管理機制,全面推行項目公開制、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政府采購制、項目驗收制“五項制度”。同時加強扶貧專項資金、金融扶貧資金整合使用和監督檢查、跟蹤問效,充分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監察、審計部門的監管力度,通過政府督查和群眾參與“兩條腿”并行,形成“事前群眾評議、事中群眾監督、事后績效考核”的一系列監督檢查和考評制度,引導貧困人口主動參與,構建多元化資金監管機制。嚴格按照扶貧資金管理的要求,審查扶貧項目報賬手續,落實國庫集中支付項目報賬制度,對扶貧資金實行封閉運行,保障資金規范和有效使用。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