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省級非遺項目天水黑社火的保護傳承,進一步加大對天水黑社火民間表演團體的扶持力度,近日,秦州區文化館先后來到秦嶺鎮斜坡村、牡丹鎮辛家溝村、娘娘壩鎮、娘娘壩鎮上寨村等地,將價值6.45萬元的黑社火演出服飾和器樂送到了群眾手中。
配發儀式現場,秦州區文化館負責人介紹了天水黑社火保護傳承情況和配發這一批服飾器樂的目的和意義。現場群眾興高采烈,有的翻看著服飾款式,有的敲鑼打鼓,有的穿上服裝佩戴裝飾直接表演了起來。大家紛紛表示,今后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天水黑社火保護傳承中來,合理有效保管好、利用好這批物資,積極開展交流展演活動,創樹品牌,讓天水黑社火真正火起來、走出去。
黑社火,又稱秧歌、煙歌。天水黑社火源于古代的祭祀,在天水傳承千百年,早已成為當地民眾根深蒂固的文化烙印。天水黑社火的演出主要在每年春節期間,演出時間一般從大年初三開始。黑社火不光在本村進行演出,還要到鄰近的村子或鎮子上開展輪流性質的巡回演出,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天水黑社火以串唱民間小曲為主,集跑花燈、對唱、打擊樂、管弦樂、小丑、舞獅等技藝于一身,由一折折風格各異的獨幕劇組成,因為大多是在晚上演出而得名黑社火。從表演的節目看,內容涉及非常廣泛,上到國家大事、政治經濟,下到民俗風情、耕種勞作、婚喪嫁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