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8e1db9927b08e888.jpg)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7月29日訊(記者 王歧)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近年來,秦州區秦嶺鎮結合當地土地氣候優勢,發展“短平快”的名貴稀有中藥材和食用菌產業,不斷拓寬群眾的致富門路,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多元發展的扶貧之路。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79994ea482fb7325.jpg)
在秦嶺鎮龍集寨村,記者看到50個黑色的低矮塑料大棚在陽光的照射下煜煜生輝,棚里培育的人參幼苗密密麻麻。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23f16be805b707df.jpg)
“我們現在在秦嶺鎮龍集寨村流轉土地1250畝,主要種的是人參、西洋參、還有一些五味子。”天水秦潤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濱說。
人參是名貴稀有的中藥材,對氣候有著嚴格要求。天水秦潤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吳濱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
“去年我們實驗試種了500丈,做了一下防寒,今年開春一看,長勢都非常好,今年我們又繼續種植了1200丈。現在我們總共種了1700丈人參及西洋參。”天水秦潤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濱說。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1029d92d5dcd5e90b87d.jpg)
2018年,公司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流轉了龍集寨村1250畝土地,開始大面積種植人參。并吸收龍集寨、虎林、關硯等村貧困戶在公司打零工,增加收入。
“去年是一天是80元,干得好,今年一天是90元。最近挺忙的,打藥、拔草,干得挺滿意的,一年下來掙2萬左右!鼻刂輩^秦嶺鎮虎林村村民王小英說。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ea44ad1950f1780f.jpg)
名貴稀有中藥材種植方興未艾,傳統藥材種植風生水起。2019年,張太吉成立秦州區神農本草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秦嶺鎮風磨梁土地400畝,專門從事中藥材種植。
“咱們自己種植黃芪310畝,包括百合、當歸育苗加起來一共我們自己本社藥材種植面積有500畝,現在長勢相當好!鼻刂輩^神農本草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吉太說。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d98c611de0103575.jpg)
據了解,該合作社帶動當地24戶幫扶戶種植中藥材150畝,吸收幫扶戶長期在合作社就業18人。
同時,秦嶺鎮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依托天水秦潤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推廣“公司+基地+幫扶戶”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益。盛夏時節,秦嶺鎮白集寨村蘑菇種植試驗棚內,一朵朵長勢喜人的蘑菇已進入第一茬采摘期。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139daf0d71ccd826.jpg)
“今年我村是試種菌菇的第一年,從長勢來看,我村是非常適合菌菇的生長,現在是我們采摘的季節,我們已經給扶貧車間相繼交了800多斤菌菇了,現在我們準備下一步帶動更多的農戶、貧困戶種植菌菇,讓他們在產業方面得到好的收獲,增加他們的收入!鼻刂輩^秦嶺鎮白集寨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王恒祺說。
“我在這里干了已經半年了,由于今年的疫情,外面沒有出去,到這里干活一天發80元,又能照顧上家里,感覺還行!鼻刂輩^秦嶺鎮關硯村村民王小蘭說。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77b57868e53b0e64.jpg)
“公司+基地+幫扶戶”的模式,帶動周邊群眾務工形成了抱團發展的良好局勢。白集寨村村民趙幾未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公司技術員的指導下,他在空閑地里套種覆土栽培香菇,增加了收入。
“我已經給合作社交了300來斤,價錢是2塊5左右,效益特別好,我特別高興,下年我還計劃再擴大規模,多引進一點效益,讓我們提前致富。”秦州區秦嶺鎮白集寨村村民趙幾未說。
“我們家到這兒交通便利得很,一天是60元,我們這些老人和娃娃全部在這里掙錢!鼻刂輩^秦嶺鎮中心村村民袁清平說。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1f4c8e63fc91e5f0.jpg)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近年來,秦嶺鎮按照“產業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效益、農民有收益”的原則,緊密結合“三變”改革,通過實施一批市場前景好,生產效益高的“短平快”農業產業項目,為貧困群眾拓寬了增收致富之路。
![](/Files259/BeyondPic/2020-7/29/2007290931b94444b0d50af9a7.jpg)
“通過近幾年咱們鎮上對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漸形成了一個‘家家有致富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的良好格局,為貧困戶實現長期增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鼻刂輩^秦嶺鎮副鎮長甄智兵說。(編輯 陳每陽)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