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氣爽,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郭寺山色空濛,秋色迷人,迎來了秋游客流高峰期,來自全國各地參觀旅游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
近日,華天電子集團1000多名員工分三批來到南郭寺景區,游覽先賢駐地,賞游南山秋景,品味秦州人文,開展以增進員工團隊精神為主題的拓展訓練游。
來自蘭州十九中的同學們集體來到南郭寺景區,開展以“游名剎、祭先賢”為主題的研學游活動。800多名師生參觀了南郭寺景區被譽為“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在虬枝攬云、茂葉蔽日的千年古槐下,駐足體會了杜少陵悲涼凄婉的詩意。
隨后,師生們來到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在感受秦州深厚的人文歷史的同時,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
為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展示良好的景區形象,南郭寺景區提前對景點周邊環境衛生進行了綜合整治,加強對講解人員的培訓,進一步規范講解服務,提高服務水平。
隴上名剎南郭寺,又稱南山寺,位于天水市城南慧音山北麓,距市中心1.5公里。景區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自隋唐以來已發展成為隴上乃至西北地區著名的佛教圣地,享有“隴上古剎”美譽,F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植物種類繁多,有樹木品種100多個100余萬株,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既有本土名貴樹種紅豆杉、白皮松、銀杏、花葉丁香、紫竹等,也有引進的名優樹種大葉石楠、棕櫚、櫻花、紅楓、五角楓等。尤以“古樹”聞名遐邇,享譽海內外。樹齡2500年的“南山古柏”,自古被列為秦州八景之一,是天水古樹之冠,在全國也極為罕見,至今生長仍很健旺;樹齡1200年、胸圍5.6米的“唐槐”,雄偉挺拔,婀娜多姿;樹形高大獨特的龍爪槐、南方的灌木樹種但在南郭寺卻長成喬木的衛茅等名貴稀有樹種,成為景區的秀麗奇觀。被詩圣杜甫當年作詩詠嘆的“北流泉”,水質甘洌純正,四季不竭,享有“南山靈湫”之美譽。
景區歷史悠久,現存有不同時代的碑碣遺存20余幢,其中五代十國的《陀羅尼多經》碑、明成化19年的《老杜秦州雜詩》碑、清乾隆15年的《護國禪林》敕文碑、順治15年的臥石記事碑、光緒30年的墨龍碑等。始建于隋文帝仁壽2年(公元602年)、現保存完好的“隋塔”塔基遺址,是南郭寺十分可貴的文化遺存。寺內25尊神態各異、形象逼真的佛像,成為引領南郭寺佛教文化發展的基石。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著名教授霍松林等題寫的20余幅楹聯匾額,有力地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內涵和知名度。清代塑造的杜甫及其二子泥質塑像、“二妙軒”詩碑廊(公元759年,詩圣杜甫流寓秦州時作詩100余首,清初著名詩人宋琬集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將杜甫隴右詩作中的60首摹刻于石碑,因詩妙、字妙,故稱“二妙”),見證了杜甫流寓天水的坎坷經歷和當時的社會發展現狀。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