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7/BeyondPic/2019-3/21/19032114113c269884ecb6ae4a.png)
“利息低、無需擔保,有銀行流水就能貸款5萬”,隨著信貸的門檻越來越高,這樣一則網貸信息讓不少想貸款的人心動不已。這其中就有秦州區的劉先生,結果5萬元貸款沒拿到,王先生自己反而損失了3萬元。
據受害人劉先生講述,今年2月,他的手機上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短信上說,劉先生獲得了5萬元的授信額度,并提供了一個QQ號碼讓劉先生聯系。劉先生正好想辦貸款,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與短信中留下的QQ取得聯系。在詢問了劉先生的個人信息后,對方讓劉先生在網上填寫了一些電子表格,并稱想要貸款必須先要給劉先生的賬戶做幾筆流水信息。對方提供了3張銀行卡,要求劉先生轉賬。劉先生將1萬元拆分成2400元、3600元和4000元共3筆,分別轉入對方提供的3張銀行卡內。
第二天,對方很守信用地將1萬元返還到劉先生的賬戶里,同時還在QQ上給劉先生發來1張7萬元的支票截圖。劉先生以為就此便能拿到7萬元貸款了,可還沒來得及高興,對方卻稱公司的放款系統出現了問題,需要往賬戶里匯款才能激活。對方讓劉先生再往卡里匯入3萬元,用來讓工作人員給系統做激活使用。劉先生為了早一點拿到貸款,就按照對方說的匯了款。但等劉先生將這3萬元轉過去后,對方還是稱系統無法激活,還需要繼續轉賬。此時,劉先生說不想貸款了,讓對方把之前轉賬的錢退回來,對方說不能退,非讓劉先生繼續轉賬,還稱如果不轉錢的話之前轉賬的錢就不能退了,這時劉先生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再與對方聯系時,對方已經把劉先生的QQ拉黑了,電話也不接了。
記者從天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隊采訪得知,2019年以來,此類網絡貸款詐騙案件在全國各地頻發,我市貸款類電信詐騙案件也呈高發態勢,僅僅兩個多月,警方已接到報案40多起。
“不少人遭遇的網絡貸款騙局就是著了偽造的釣魚網站的道兒,這是犯罪分子用來鎖定作案目標人群的常用方式。”在天水市反詐騙中心,記者請民警裴洪波為市民揭秘了網貸騙子的三種常用行騙手段,幫您擦亮眼睛。
【套路1】
被害人有貸款需求,在網頁中搜索“貸款”等關鍵字后查詢到貸款網站并注冊申請貸款或下載貸款類APP軟件注冊登記,事后接到冒充網絡貸款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其申請的貸款通過審核。在互加社交軟件后犯罪嫌疑人稱申請貸款的條件尚不夠,編造“需核實還款能力”先要繳納“保證金”“銀行交易流水明細”等為由,誘騙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銀行卡轉款、掃描二維碼支付、點擊鏈接消費等方式騙取錢款,或要求被害人提供收款銀行卡號并在內存入資金作為“貸款保證金”,以放款需“進賬驗證碼或出賬驗證碼”為由,騙取被害人銀行卡動態驗證碼,將被害人卡內資金轉走。
【套路2】
犯罪嫌疑人假冒貸款公司致電或發送短信給被害人,推銷貸款業務。當被害人需貸款時,犯罪嫌疑人通過社交軟件發送給被害人“借款合同”填寫,并編造貸款需先支付所謂的“貸款包裝費”,“核實還款能力”需先支付首月還款的本金及利息等為由,誘騙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賬戶轉款或通過第三方軟件掃碼支付騙取錢款。
【套路3】
犯罪嫌疑人假冒貸款公司致電或發送短信給被害人,推銷貸款業務。當被害人需貸款時,互加社交軟件,并發送二維碼或鏈接,要求被害人掃碼、點擊鏈接下載貸款類APP軟件操作,并編造先需要支付“貸款保證金”“銀行交易流水明細”、核實還款能力后才能通過審核,誘騙被害人轉款給犯罪嫌疑人。
“其實你會發現,在這類詐騙案中,對方總會用‘當天就可以放款’‘不需要征信’‘放款下不來可以退款’這樣的話來誘騙受害者,而這些都是正規貸款里不可能出現的。”民警裴洪波說,一般來說,貸款公司的申請門檻比銀行低、利息比銀行高,但低門檻不代表“零”門檻,“因此,市民要記住,遇到資金周轉困難時到正規貸款機構申辦貸款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最近幾年,網貸金融平臺一直在合法與非法的相伴下發展,其暴露出的諸如風險控制薄弱、貸款利率偏高、暴力催收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然而即便貸款利率這么高仍然會有一些人愿意通過網絡貸款。那么,作為借款人眼中的“香餑餑”,網絡貸款緣何成為詐騙的重災區呢?
“以貸款之名,行詐騙之實,網絡貸款類詐騙案件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中最具有欺騙性的一類,而詐騙團伙能夠屢屢得逞的首要原因,就是能精準定位到目標對象。”在天水市反詐騙中心采訪時,民警楊旭博在分析網絡貸款詐騙犯罪嫌疑人作案實施要素時說,現在由于很多網絡貸款公司門檻低,所以大家有需求時便會上網申請,這樣無形中便泄露了自己的信息。詐騙分子將這些數據收集后,便會“點對點”地進行“精準詐騙”。
楊旭博說,在犯罪嫌疑人實施詐騙前,通常會先在網絡上制作虛假貸款公司頁面,或在社交軟件群中投放大量“無抵押、無擔保,正規公司,快速放款”的廣告,并預留聯系方式,等待被害人上鉤。“犯罪嫌疑人做的這些鋪墊工作,主要是為了搜集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為接下來的詐騙做準備。”為了讓“戲”演得更真,有的犯罪嫌疑人還會偽造“貸款合同”“法人資質”“公司執照”等,營造自己的網絡平臺是正規貸款公司的假象。
“嫌疑人在搜集到公民個人信息后,通過篩選找到急需資金而征信又比較差、不太了解銀行貸款業務和網絡知識的人。”民警楊旭博介紹說,找準目標后,詐騙團隊還精心設計了整個流程的話術。例如自報假冒公司名稱和工號,假意為受害人進行貸款評估,提出貸款建議,用正規流程取信受害人,從而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公安部門對電信詐騙的防阻工作,已從原來的‘事后處置’轉化為‘事先預警’,綜合運用多種科技和信息手段,積極開展前端勸阻和防范宣傳。”在天水市反詐騙中心,天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二大隊大隊長趙智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需要資金周轉的市民可能會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落入騙子的陷阱,使自身的財產受到損失。因此,學會識別網絡貸款詐騙變得非常重要。
【防范重點1】下載應用選擇官方途徑
如果有需要想在網上貸款,市民可以通過百度搜索查詢官方網址,凡是經過百度認證的官方網站,都有一個藍底白字的“官網”標志,這些網站是安全的,其他途徑獲取的鏈接都不要點擊。下載手機軟件也要從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或者“應用寶”“360手機軟件”等官方途徑下載安裝,其他途徑獲取的軟件鏈接不要點擊,更不要安裝。現在流行二維碼鏈接,只要不是官方網站或者官方APP提供的都不要掃。
【防范重點2】客服電話要細辨真偽
所有正規的銀行及信貸機構都有統一客服電話,絕對不會通過個人手機號碼發送服務消息或者通過個人手機號碼給客戶辦理業務。客服電話都經過嚴格的審查,難以偽造,通常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都有注冊登記,市民查詢熟記便可分辨真偽。
【防范重點3】簽訂合同要三思
犯罪嫌疑人編造貸款流程,要求被害人簽訂“借款合同”,以此搜集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號、手機號碼等。廣大群眾一定要認識到,簽訂合同是一個嚴肅的行為,必須要確認合約對方的真實、有效身份。如果合約對方是企業,則可以通過114查詢對方提供的注冊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電話,確認對方的真實身份和聯系方式。
【防范重點4】轉幾次賬沒法提升征信
征信系統是國家誠信建設的重要舉措,輕信可以通過“偽造”“包裝”鉆空子,面對的絕對是“陷阱”,而不是“捷徑”。銀行流水要有穩定的流入和流出,一般銀行認定的有效流水至少都要半年以上,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和支出,而且不能在幾個固定的賬號之間轉來轉去。想通過簡單的幾次轉賬就能提升征信,達到欺騙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
“無論詐騙分子如何花言巧語、手法翻新,最終落腳點就是要錢。千萬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不要輕易透露自己銀行、支付寶、微信等賬戶信息,如有疑問應及時撥打110。”趙智彥建議市民,一定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身權益,提高警惕,謹慎使用個人的信息,特別是不要隨意在網絡貸款平臺上泄露個人信息和銀行卡信息。“一旦市民在辦理貸款過程中上當受騙給對方轉了款,要第一時間報警,并留存相關憑證,配合警方盡快采取止付措施。”(文/景春燕)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