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秦州>>正文
一個貧困村的深度年味(圖)
(2019/2/19 16:04:59)  來源:丁曉剛  打印本頁

一個貧困村的深度年味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丁曉剛

  進入正月,融融的春雪下個不停。從初六這天開始,天水市到處是雪的白。記者踏雪訪農家,與村民們一起過年,采寫山村年味,的確有了深度感悟。山村中那熱鬧而又豐滿的年味,透視著農村在精準扶貧工作后引發的深度嬗變。

  天水市秦州區太京鎮唐家窯村丁家門自然村位于太京鎮北部山區,距鎮區約10公里,全村共67戶278人,耕地面積650畝。該村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又是地質災害隱患村之一,扶貧成本高,就地脫貧的難度極大,群眾盼整村易地搬遷的愿望十分迫切。為徹底改變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的現狀,太京鎮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于2015年選址鎮政府所在地甸子村啟動了丁家門自然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里,受益最大是我們的農民。村民丁玉堂說:當年我們住在山上,路都沒有一條象樣的,現在腳下全是水泥路。老村子里那個雜亂,真的叫人無法形容,豬、狗、人混居,衛生很差。過去,小孩子上學,更叫人難受,一個小小的娃娃每天要走三個小時才能到學校。村上的光棍也很多,連個媳婦都找不上,給人家多少彩禮,人家都不嫁我們村。現在媒婆主動上門,我村的小伙子是搶手貨。想起過去的苦日子,叫人想起來都難受,要不是黨的好政策我們農民人那有今天。現在全村人都在搞勞務輸出,日子真的變了樣。咱們村現在是技術型的勞務輸出,人人都會搞裝修。現在娃們上幼兒園、學校很方便,一出門就是中心小學和中心幼兒園,真的是好日子才開始。村里的年輕人都在外面包工程和打工,掙來的錢不比城里人的少。 好生活真的是黨給的,好事情黨記著咱農民人,我感到很驕傲。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聽黨的話,跟黨走沒有錯。精準脫貧和精準扶貧真的為我們辦了大事實事和好事。我一定要把黨的恩情講給兒孫們聽,叫他們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在記者看來,農民人不會說假話,丁玉堂老人的話引發了記者的深度思考。

  在丁家門自然村異地搬遷的謀劃啟動階段,鎮黨委、鎮政府和村“兩委”帶領一班人,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結合村莊實際,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提前開展宣傳動員,通過召開群眾代表會、入戶進行宣傳等多種形式,分別從安置模式選擇、新村選址、新村規劃建設、后續富民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確定了整村搬遷易地集中安置的模式。在規劃實施階段,鎮上和村“兩委”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結合新村建設模式和建設內容,確定了“統籌規劃、群眾自愿、整村搬遷、集中安置”的建設思路。同時,在戶型設計上,結合全鎮新村整體建設規劃,按照“尊重群眾意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原則,科學規劃新村建設,設計了即符合群眾意愿又符合村俗習慣的“功能全面,結構安全,節能環保,外型美觀”的獨院住宅,戶均建筑面積117.8平方米,帶78.518平方米小院的二層磚混結構房屋。

  在項目實施階段,多方籌措建設資金,于2015年9月底啟動了項目建設。共建設農宅89套,總建筑面積10484.2平方米。2017年11月進行了抽號分房,搬遷入住群眾感覺新房亮堂、住得舒服、交通方便,生產生活條件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大家眼里,新生活已經開始了,生活有了更大的盼頭。

  從項目謀劃到啟動實施、工程建設、抽號分房、產業發展,村黨支部和黨員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使廣大搬遷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確保了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扶貧目標。項目的成功實施,消除了地質災害安全隱患,解決了群眾上學難、看病難、吃水難、行路難、發展難的“五難”問題,徹底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記者站在村綜合服務中心二樓,放眼望去,89棟白墻青瓦的小二樓整齊的呈現在記者的面前,青一色的水泥村道、整齊的太陽能路燈、古色古香的亭子點綴其中,顯得格外醒目。記者隨機敲門,50多歲的主人丁文勝正在裝修新房,在為一樓的房屋吊頂。“我這輩子從沒想到會住上這么好的房子,真是打心眼里感謝黨和政府。”丁文勝激動地告訴記者,接下來他要為家里打上幾套好家具,把新家裝修得舒適而溫馨。“以前在山上住的是土胚房,基礎條件差,如今搬進了寬敞亮堂的新家,上下二層樓,還有大客廳、廚房、兩個衛生間,心里面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談到生活的變化,丁文勝難掩內心的欣喜。他一邊帶著記者參觀新家,一邊感嘆,“這回真是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了!”。

  談到搬遷,太京鎮紀委書記李保懷頗有感觸。“以前,丁家門村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又是地質災害隱患村之一,扶貧成本高,就地脫貧的難度極大,群眾盼整村易地搬遷的愿望十分迫切。李保懷說,為了改變群眾的生活,2015年以來,太京鎮以易地搬遷助推精準脫貧為目的,啟動了丁家門自然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解決老百姓最基本的居住環境。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很多村民對搬進新房都感到非常高興。“新房亮堂,住得舒服。”貧困戶丁新換一家告別了危房,搬進了新居。“以前一家人蝸居在一間土危房里,人家姑娘根本看不上,現在有了新房,25歲的兒子剛舉辦完婚禮。”丁新換的笑容里載著美好和幸福。在大家眼里,新生活已經開始了,生活有了更大的盼頭。

  天水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雷鳴曾告訴記者,秦州區雖是區的建制,實為縣的底子,既非國扶縣,又非省扶縣,特別是西南片區10鄉鎮地處林區林緣區和高寒冷涼山區,自然條件艱苦,立地條件差,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為了徹底解決這些群眾貧困問題,我們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舉全區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拔窮根”的治本之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采取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方式,大力實施“3315”工程,即“利用三年時間,投資近三十億元,完成一萬戶五萬人易地扶貧搬遷”。2016年以來,我們累計投入資金28.98億元,搬遷213村12582戶57518人,搬遷人口占全省近1/12,占全市近1/2,資金投入之大、搬遷人數之多,前所未有。我們堅持“挪窮窩”與“建產業”并舉,“夯基礎”與“強保障”齊抓,在抓好易地搬遷解決貧困群眾住房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培育發展富民產業,采取“鄉村旅游+特色產業”“就業培訓+公益崗位”“土地流轉+勞務出”“合作社+電商”等方式,加快建設多元產業支撐的長效脫貧機制,真正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記者了解到,秦州區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與新農村、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建設結合起來,最大化挖掘政策潛力,最大化發揮資金效益,探索形成了城郊融合型、商貿物流型、產業支撐型、生態旅游型、勞務拉動型、傳統保護型等6種模式。

  過去的日子真是無法形容,村民在絕望中盼著生活有變化,是異地搬遷讓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新希望。村民丁國新說。據記者了解,更大規模的天水市秦州區藉口鎮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已其本完工,部分農民已開始入住,項目總投資達到18.56億元。有12個行政村1853戶,8216人將入住這里。

  秦州的春節,炊煙里彌散著濃濃的深度年味!記者為之欣喜。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民俗專家釋疑“天水”之名的 入了臘月都是年,肉丸子炸起來! 臘月初五,雪落天水(圖) 天水市體育中心已經長這樣了(圖) 天水城飄來2019年的第一場雪(圖) 天水2018年的最后一場大雪(圖) 還記得那是2006年,海峽兩岸同胞 還記得那是2005年1月1日,秦城區 還記得那是2004年,天水的伏羲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