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不只是用來懷念,更需要我們去建設!”
——記90后大學生女村官緱利麗
甘肅日報記者 朱婕 朱雅琴
緱利麗是個地道的天水女娃兒,天水出生,天水長大。今年28歲的她,除了去蘭州上大學,幾乎沒有離開過天水。哪怕是在讀大學的四年間,她同樣時刻關注著家鄉天水。
大學畢業后,她毫不猶豫回到了天水,當時的想法簡單又實在,“家鄉不只是用來懷念的,更需要我用雙手去建設!”
走遍山村“活地圖”
2013年夏天,緱利麗還是一名大學生,她在新聞上看到,家鄉美麗的娘娘壩鎮山洪肆虐,滾滾洪流翻過堤壩,掀翻了道路橋梁,吞噬了農田村莊……緱利麗心如刀絞。
2015年9月,緱利麗被選聘為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鎮小南峪村的“大學生村官”。
此時依然可以看到2013年山體滑坡時留下的一道道痕跡,她暗下決心:“一定要重建一個美麗新農村、一定要把脫貧的好政策落實到每一戶人家。”
小南峪村地處林區,氣溫偏低,緱利麗清楚記得,第一天去報到,心中對新的崗位充滿了期待,出門前她穿了一件好看的連衣裙。到村里才發現,村民們已經穿上了秋裝,“那天被凍得不輕,沒想到村里會那么冷。”有了這次“下馬威”,年輕的女村官更接地氣了,“進村入戶還是穿褲子最方便”。
初到村里,緱利麗人生地不熟,這難不住她。一有時間,她就提著一個文件袋,挨家挨戶去老鄉家里串門。漸漸地,這家有幾口人、那家去年養雞掙了多少錢……她比誰都清楚,村里158戶人家的居住位置在她心中形成了一幅準確完整的地圖。
小南峪村有貧困戶48戶,其中因病致貧18戶、因殘致貧5戶、因學致貧1戶、缺務工技術致貧24戶。為了快速掌握扶貧工作,緱利麗暗暗給自己制定了懂政策、精業務、勤服務的工作目標。白天逐戶走訪老鄉家,她在聊天中留意掌握貧困戶的家庭狀況,每一次發現新情況,她都認真做好記錄及時更新。晚上回到宿舍,她忙著研究幫扶措施,心里琢磨著“怎么把好政策盡快落實到位,怎么讓貧困戶盡快脫貧”。
心系群眾“小棉襖”
日子長了,村民們都有了同樣的體會:“利麗”是真心在為他們著想。
緱利麗服務的小南峪村位于山腳下,很多房屋處在地質災害隱患點上,雨天易發生山體滑坡。政府為村民們修建了嶄新的安置小區,為了動員大伙兒搬家,緱利麗磨破了嘴皮,但仍有小部分村民不愿搬遷,這成了緱利麗的一塊“心病”。
遇上連綿雨天,她心里總想著“雨趕緊停吧,老人還在舊房子里住著呢”。今年7月,小南峪村連續下了三天大雨,緱利麗和娘娘壩鎮的干部們放棄周末休息,隨時觀測雨情,挨家挨戶疏導村民,確保大家全部安全撤離了舊房子。唯有一位百歲老人遲遲不愿搬離,老人拉著她的手念叨著,“住在這舊房子里舒服,落葉歸根啊!”
凌晨兩點,雨越下越大,緱利麗意識到不能再讓老人待在舊房子了,她立即和同事們一起把老人從炕上背到車上,迅速送到了安全地帶。這時,緱利麗心里那塊石頭才落了地。
“為村民著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首先要掌握政策,更重要的是需有一顆把群眾當親人的赤誠之心。國家的好政策村民知道多少?享受到了沒有?緱利麗覺得一頭得讓國家的政策落實了,一頭得讓村民得利了。
今年6月走訪入戶時,緱利麗發現村里58歲的張愛珍老人因患有高血壓性心臟病常常要去門診買藥,老人家里本就經濟困難,一年下來將近1萬元的藥費成了一個不小的負擔。緱利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通過學習了解政策,知道老人可以辦理慢性病卡從而減輕負擔,于是一次次上門去做解釋工作。起初老人不理解,嫌麻煩不愿意辦理。緱利麗一遍又一遍向老人解釋:“有了這張卡,門診取藥給你報銷70%,省下這筆錢你們老兩口可以買多少肉吃……”上門說得次數多了,老人也知道了這個女娃兒確實是為她著想,終于去辦了慢性病卡。
在緱利麗的動員下,村里許多患有慢性疾病,常年要去門診買藥的村民都辦理了慢性病卡。嘗到政策“甜頭”后,村民們走在路上遇到緱利麗,總要拉住她的手,說幾句感謝的話。
創業致富“好參謀”
緱利麗讀大學時學了四年市場營銷,來到小南峪村后,希望學以致用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是她的一個心愿。
在和村民接觸過程中,她發現有一部分村民內心有干事創業的想法,但因顧慮較多,很多想法就被擱置了。
扶貧先扶志。緱利麗決定“幫助貧困戶建立脫貧信心,提升自主能動性”。她把有創業意向的貧困戶集中在一起,傾聽了解他們的想法。得知大伙兒都在擔心創業的風險后,她就耐心細致地給大家講政策,講脫貧致富的成功案例。
“一開始,大家對我這個小女娃打心底里不信任。”但她沒氣餒,“三五次座談不行,我就天天去他們家里。”慢慢地,受到她的鼓勵和支持,大家的致富愿望強烈了,開始擼起袖子干起了各自的小事業。
村民童永輝過去在建筑工地打工,在外辛苦一年掙回三四萬元。去年他的創業想法得到緱利麗的支持后,鼓起勇氣辦了個孔雀土雞養殖場。打那以后,兩個人不管在哪兒遇上,緱利麗就會拋來一連串的問題。
“養殖場快修好了吧?”
“5萬元精準扶貧產業貸款下來了吧?”
“土雞最近賣得咋樣?”
……
去年,養殖場給童永輝帶來了7萬元收入,為了方便送貨,他還買了一輛小貨車。看到養殖場逐漸走上了正軌,緱利麗終于把心放下了。
轉眼,緱利麗作為大學生村官的3年服務期已滿。就在不久前,她考取了國家公務員。本可以有其他選擇的她,向組織申請繼續留在小南峪村工作。
緱利麗今年28歲了,領導、同事都很關心她的婚姻大事。她開口一笑:“村民不脫貧,我就不脫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