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7月25日訊(楊晨)在秦嶺鎮梁家門村,初次見到楊恒元,他身材魁梧,散發出親和力。他告訴記者,自去年11月份參加駐村幫扶工作以來,工作隊員以梁家門村委會為駐點,將如何帶領全村脫貧作為工作時常思考的重心,堅持吃住在村,常年與農戶生活在一起,走訪各家各戶,不畏烈日酷暑、不懼狂風暴雨。
7月10日下午,秦嶺鎮頃刻間大雨滂沱,讓人猝不及防。傍晚雨量絲毫沒有減退的跡象,望著窗外豆大的雨點,梁家門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楊恒元帶著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在村里挨家挨戶查看災情。傍晚,村里已出現1戶民房出現裂痕有坍塌危險、2處山崖塌方危及附近群眾安全、2處道路路基塌方影響車輛通行、1處山體滑坡造成泥石流阻斷村級主干道、1處河道堵塞導致農田淹沒、幾處樹木傾倒造成電線短路停電的險情。面對突如其來的險情,楊恒元第一時間向鎮黨委政府匯報災情,及時帶領村干部勸導6戶群眾轉移安置,組織黨員群眾進行搶險自救,對路基塌方路段進行回填警戒,協調挖掘機對主干道泥石流進行清理,對機械無法進場的河道阻塞處進行人工搶修、開挖疏流,聯系供電局處理短路停電情況,經過持續8個多小時搶修,村級主干道基本疏通,安全隱患得到妥善處理,群眾人身安全得以保障。
去年11月楊恒元由區統計局派出到梁家門村參加駐村幫扶工作時,初到村里生活與工作上有著諸多的不便,盡管曾在鄉鎮掛職鍛煉過,但是對農村工作經驗積累的不夠豐富。選派到村任職后,深感責任重大,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指導思想,走近群眾、向群眾學習,及早轉換角色,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入手,了解村情,掌握戶情是眼下工作重點,帶著責任和壓力,與幫扶干部一道不分白天黑夜、天晴下雨,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挨家挨戶走訪摸底,全面準確掌握全村203戶996人生產生活情況。與群眾面對面談心交流,制定完善《2017—2020年梁家門村幫扶計劃》,詳細耐心向村民講解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產業發展等惠農政策,逐步掌握村情民意,明確幫扶思路,讓貧困戶和廣大群眾真正理解扶貧政策,堅定脫貧信心。
在駐村幫扶工作期間,楊恒元時常動員全村黨員干部與群眾摒棄“等靠要”的思想,激發自身的內生動力,發揮自己的造血功能,實現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生活脫貧與精神脫貧雙豐收。“讓村里人人有事做,戶戶能脫貧,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工作!碑斶x為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后,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日夜思索著怎樣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梁家門村共有黨員28名,其中65歲以上黨員有11人,黨員隊伍老齡化嚴重,支部書記能力不夠強,作用發揮不明顯,但是本村又沒合適人選,黨建基礎比較薄弱,為此他將這一問題及時反饋秦嶺鎮黨委,鎮黨委選派了1名優秀鎮黨員干部兼任村支部書記。將2名思想覺悟高、積極向黨靠攏的年輕群眾培養為入黨積極分子,為黨員隊伍注入新生力量;不斷壯大黨員致富帶頭人群體,以先進帶動后進,發揮黨員脫貧攻堅主力軍作用;對11位老黨員建立送學上門機制,對2名困難黨員建立聯系幫扶機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開設“黨員學習微課堂”,拓寬黨員教育渠道;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固定活動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大力推廣“民主議事”+“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結合黨員積分制管理,鼓勵黨員積極參與村級事務、建言獻策,不斷激活黨員活力。
在多方奔走下,梁家門村不僅培育壯大了養殖業,還加快了基礎設施與美麗新村建設的步伐。如今,村里成立秦達種養殖合作社,積極流轉土地180余畝,協助辦理50萬元產業扶持貸款,目前,一期工程40余座蔬菜大棚建設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帶動村上20余人就近務工,申報產業路10公里,申報扶貧產業連翹400畝、花椒400畝等。
他帶著村里一班人修水管、掏水渠、建廣場……別看這些事情小,卻正是在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中透出來的干勁被全村的群眾看在了眼里!艾F在許多農戶都漸漸敞開心扉,主動在走訪中道出自家真實的經濟收入等情況,與我們共同商議如何致富的好辦法!睏詈阍f。
梁家門村常年受地理歷史等因素影響,村里基礎設施薄弱,楊恒元到村不久,就開始著手解決村里的基礎設施水、電、路問題。工作中,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施工員,白天和鄉親們一起干活,晚上又帶著村干部上門做群眾矛盾調解工作,沒有資金他就跑相關部門尋求幫助。經多方協調,長期努力, 4月份全村開始對水管道進行改造,更換了老化管道和水表,每戶加裝了鎖閉閥,實現各戶供水互不影響。目前,已維修改造170余戶、水管線路改道3戶、新上水8戶,徹底解決了群眾吃水難的問題。此外,10戶危房改造、40戶庭院硬化項目也已基本完工;11000平方米巷道硬化和1300平方米文化廣場項目已開工建設;“一事一議”亮化工程100盞路燈已準備安裝;組織貧困戶16戶16人參加汽車駕駛及挖掘機技能培訓;群眾對幫扶成效有了切身感受,貧困戶的脫貧信心更加堅定。
記者眼中的楊恒元,在平時生活工作中,他主動和村民交朋友,打招呼,干農活,或一起拉家常,或促膝談心。他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但首先必須要找準“真貧”原因在哪里,同時還要讓村里農戶學會怎樣走上致富之路,才能讓全村早日如期實現脫貧目標。駐村幫扶工作已經教會了楊恒元很多,同時他也把自己的心真正奉獻給了他村里的每一位貧困戶,引領廣大村民戮力同心奔小康,F在他是這樣想的,未來也會這樣做的。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