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qū)外宣辦7月16日訊(記者蔚軍平 編輯劉可)日前,被譽為秦州第一街的民主路、建設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鋪油,這次改造是繼1984年、2002年之后,民主路、建設路又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改造。
那么,秦州第一街今昔有哪些變化?又經(jīng)歷過哪些大的“變臉”,敬請關注“關注秦州第一街提升改造”系列報道。
單行道、雙行道的變更
![](/Files256/BeyondPic/2018-7/16/18071613377205268bcd63e527.jpg)
(2000年8月,民主路、建設路改為單行道后的街景)
早在2002年11月1日,秦州區(qū)民主路、建設路改造工程啟動實施,當時是我市斥資4000多萬元打造的精品工程,被稱之為“秦州第一街”。
如今,當我們駕駛車輛東西方向來往于雙向四車道的“秦州第一街”時,有些人或者并不知道,這條道路曾經(jīng)歷過雙行—單行—雙行,雙向兩車道變?yōu)殡p向四車道三次大的演變。
記者采訪了解得知,民主路、建設路剛建成時,機動車道的寬度僅為7米。1984年,我市就對這條主街道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改造。到2000年,除過境車輛外,僅我市各種車輛已增至3萬余輛,車行不暢,塞車現(xiàn)象時時都能遇到,當時的民主路、建設路已經(jīng)難以承受不斷增大的交通壓力。
2000年8月1日,在第十二屆西交會召開前夕,為確保交通通暢,民主路、建設路改為單行道,每天除22:00--7:00外,車輛只能由東向西行駛。這樣一來,車輛擁擠、交通堵塞的問題解決了,但是出城繞圈子,行路不便捷等問題又隨之而來。交通問題再次成為制約城市發(fā)展的“瓶頸”,改造民主路、建設路勢在必行。
2002年11月,斥資4000萬元的民主路、建設路改造工程開始大規(guī)模開挖施工,經(jīng)過建設者數(shù)月的奮戰(zhàn),2003年8月18日,改造后的秦州第一街正式通車,原有的機動車道寬度增至14米,為雙向四車道,對緩解當時城市交通壓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光荏苒,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市居民購車消費趨于上升,機動車數(shù)量日漸增多。據(jù)了解,目前,我市各類機動車的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62萬輛,交通壓力不斷增大,尤其是市區(qū)主干道的民主路、建設路在高峰期擁堵現(xiàn)象比較嚴重。
![](/Files256/BeyondPic/2018-7/16/18071613379d0f407ee1e2f38e.jpg)
各行其道減少擁堵
如果說民主路、建設路之前的“變臉”是“質”的改變,其間或多或少有些不盡人意的“瑕疵”,那么,2018年以來先后實施的民主路、建設路環(huán)境提升改造工程和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可以說是消除“瑕疵”使之更加完善的“變臉”。
就在民主路、建設路提升改造工程于2018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3個月前,秦州區(qū)實施了包括民主路、建設路在內的多個路段的環(huán)境提升改造工程,旨在全力將秦州區(qū)民主路、建設路等打造成優(yōu)化城市環(huán)境、提升城市形象的“示范路”、“樣板路”。
在交通環(huán)境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增設非機動車車道。雖然早在2003年,對民主路、建設路實施改造時,就已經(jīng)設置了自行車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設有“自行車”標識的非機動車道上很少有人“光顧”,更多的人選擇在機動車道上與車輛混行,不僅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也成為給交通添堵的因素之一。
在今年4月實施的民主路、建設路環(huán)境提升改造工程中,對民主路、建設路的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實施整體改造,增設非機動車車道,實行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分道通行,減輕道路交通擁堵,有效改善道路通行秩序。
為了規(guī)范非機動車停放秩序,根據(jù)民主路、建設路人行道實際情況,設置了自行車、兩輪電瓶車、公共自行車停放點。加強非機動車停放點管理,規(guī)范非機動車停放秩序,嚴禁三輪摩托車和三輪電瓶車在人行道停放并加大管理和查處力度,人行道交通進一步暢通。
經(jīng)過這次環(huán)境提升改造后,我們可以在民主路、建設路非機動車道上看到被著色處理后更加醒目的“自行車”標識,非機動車可以在指定的停放點停放,以前道路兩邊經(jīng)?吹降能囕v亂停亂放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很少見到,這些都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各行其道“掃清”了障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Files256/BeyondPic/2018-7/16/1807161337e6d4cd60f15de00a.jpg)
街道“變臉”你咋看?
秦州區(qū)綜合執(zhí)法局協(xié)管員張女士說:“自從有了自行車專用道,我和同事的工作重點就是管理自行車、電動車的有序停放,不讓這些車輛停放在自行車道的黃線內,確保騎車人在自行車道上順利騎行。這樣一來,道路兩邊變得整潔了,機動車道上少了騎自行車的人,大家各行其道,對司機和騎車人來說都有了安全保障”。
外地游客李先生說:“在老城區(qū)主干道尤其是機動車道的寬度已經(jīng)無法加寬的情況下,只能從完善硬件設施和精細化管理上追求交通暢通的最大化,減少擁堵,這就需要更多的市民參與其中,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讓交通環(huán)境治理有個好的結果”。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