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全域無垃圾工作,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是建設“生態娘娘壩”的有力抓手,是實現全面小康、改善人居環境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改善對外形象、發展旅游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娘娘壩鎮建立健全宣傳機制、考評機制、獎懲機制、保障機制等四項機制,全力開展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
一是宣傳機制。制定了《娘娘壩鎮全域無垃圾宣傳方案》,通過召開群眾會、廣播會,宣傳車宣傳和干部進村入戶宣傳等形式,積極宣傳開展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的意義、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等。懸掛橫幅30余條,發放了6000多份倡議書,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各村統一制定工作標準、職責范圍、環衛制度等并張貼上墻,使全鎮的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把全域無垃圾創建作工作為全鎮8月份至12月份“黨員固定活動日”活動載體,村級河長、全村在家黨員積極參加。
二是考評機制。及時召開了娘娘壩鎮黨委擴大會議,研究制定了《娘娘壩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方案》、《娘娘壩全域無垃圾目標管理責任書》、《娘娘壩全域無垃圾鎮村干部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制定考核措施,健全考評機制,兌現獎懲。以鎮屬各單位、各駐鎮企業、事業單位、商鋪、攤點為重點,落實以環境優美,衛生凈化治安秩序良好為主要內容的“門前三包”責任制,與28個行政村嚴格落實《娘娘壩鎮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目標責任書》,使環境衛生工作納入社會化管理范疇。
三是獎懲機制。成立了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督查小組,堅持每周2次督查,逐村、逐組、逐重點路段、河道檢查打分,制定了獎勵激勵措施,建立健全了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長效機制。建立了鎮、村領導干部包片包村包組包段的“四包”制度,明確了各自責任區域,每位班子成員都要有1個片,一般干部至少有1個村和1個重點區域,村干部至少有1個組。
四是保障機制。加強環境衛生隊伍建設,配套了流動垃圾清運車輛,各自然村、組建設了1個垃圾投放點,確定了專人負責環境衛生的清掃保潔。每個村設置不低于2名專(兼)職保潔員,落實并保障人員經費,有效解決環境衛生無人干的問題。建立健全了全域無垃圾工作長效機制,確保環境衛生保護工作從嚴從實,長期堅持。
通過全域無垃圾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實現了村莊無暴露垃圾,無散養家畜家禽,渠道無雜草飄浮,房前屋后無雜物,村內無露天糞坑,巷道無積水污泥,全村無衛生死角,河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