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5/23/1495438344246399.jpg)
許文秀,男,天水秦州區人,出生于1987年6月,2011年畢業于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同年分配至娘娘壩中心衛生院工作至今。在基層醫院工作的這些年來,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繼續堅守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
2013年是我難忘的一年,是娘娘壩人民難忘的一年,7月25日凌晨5點,一聲巨響驚醒了鎮上幾乎所有的居民,發生了什么?但絕對不是好事,我趕緊起床出門查看,外面大雨下的天昏地暗,我醫院對面山坡發生了嚴重的滑坡,泥石流卷著碗口粗的樹木如洪荒猛獸一樣沖了下來,眨眼間山坡下的一間小平房就不見了,救人要緊!我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現場,與此同時單位的院長和其他人員也趕了過來,泥石流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小平房旁邊的房子也漸漸的被吞噬,險情還在加劇,我們一時也無法救援。約7點20分,暴雨漸漸小了下來,消防救災人員、武警官兵、區上各單位領導都趕到現場,災情導致的全鎮斷電使的通訊設備完全癱瘓,各村的災情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約11點整,鎮上三三兩兩的走來了各村的受災群眾,我第一時間手提急救箱迎了上去,詢問身體狀況。其中有一老人背著五歲的孫子,兩人渾身都粘滿了泥沙,老人的一只鞋子也不知什么時間丟了,光著的腳上一道兩寸長的傷口觸目驚心。在為老人處理傷口的同時他告訴我,他是馬家壩村寬溝的居民,那個村我以前去過,小村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但在老人的敘述中我完全感不到一絲的美,平時步行到鎮上近一小時的路程對現在的他們來說真可謂是爬山涉水危險重重啊。通過老人的敘述我還知道了一個重要信息,在寬溝有一中年男子在逃生時把腿摔了一下,可能骨折了,現在走不了路,將這一信息匯報給單位領導后我主動請纓要求前去救援。我和其他幾位同事組成的救援小組帶著擔架、手提急救箱就出發了。
險情就是命令!進村的道路被沖毀了,我們爬山涉水翻山越嶺,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手劃破了不算啥,鞋子進了泥沙腳上磨出血泡也無所謂,只要能救出受傷的群眾這點傷痛不算啥。終于在下午5點左右我們在群眾的幫助下抬著受傷的群眾安全的返回醫院,清理傷口、包扎、固定,當他躺在病床上緊皺的眉頭舒展時,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趕往鎮上的受災群眾越來越多,在上級領導的安排下,在多個安全區域設置了安置點,我醫院就是其中之一,院子里、走廊里、會議室、手術室,能安排的地方都住滿了受災群眾,夜幕漸漸降臨,而受災群眾還在源源不斷的趕來,簡單的吃了口飯后我點上蠟燭開始了夜班,今夜注定無眠!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越來越多的醫療救助及救災人員趕來。同樣的越來越多的災情也匯報到了鎮上,災情比想象中的嚴重的多,好多村子都成了無人區,我們白天給無人村落消毒防疫處理家畜尸體,統計受災情況排查安全隱患,晚上徹夜為安置在院中的受災群眾煎藥、給安置點環境消毒、接待安置新的受災群眾,而這樣不眠不休的情況一持續就將近一個月。在飲食上,方便面、掛面亦然成了主食,咸菜饅頭那就是奢侈,而綠色蔬菜那就成了夢。雖然很累很苦,但看到一個個曾經沮喪浸滿淚花的臉上重新展露出笑容時,我也笑了,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洪水無情人有情,在這次救援中我救助重傷員2名,救助輕傷員21名,轉移受災群眾172名。我單位共救助輕重傷員171名,轉移受災群眾1846人,安置受災群眾183人。洪水早已退去,村莊也漸漸恢復,但滿山的傷痕就像老人和孩子臉上的淚痕一樣讓我再也無法忘記,2013年讓我牢記“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大使命,眼前的點點滴滴使作為一個基層醫生的我找到了價值所在。
每年的下隊體檢和婦女兩癌篩查,也是我作為一個基層醫療工作者給老百姓送溫暖的另一種方式。每天早早的便開上救護車,帶領上同事拉上各種醫療設備下到每一個村子,無論山路多遙遠難走,無論天氣多炎熱寒冷,都要和同事們齊心協力,為每一位村民做檢查,認真細心地篩查各種慢性病,叮囑每一位患者,定時檢查就診。經常加班加點,早出晚歸,已成為家常便飯,面對家人的埋怨,朋友的責備和外人的嘲諷,有時我也很氣餒,可每當聽到老人們說“黨的政策真好”“孩子你們辛苦了”的話,看到患者康復的笑臉,看到一個個危在旦夕的患者重獲新生,所有的怨氣都會煙消云散,短短十多天我們就體檢篩查了680多人。
學醫路漫漫,我將上下而求索,不負黨的培養,不負群眾的信任,不負病人的期望,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都毫無保留地投入到醫療事業中,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力求問心無愧,服務好每一位患者讓他們露出健康的笑容,今后我將繼續在偉大的醫療道路上奉獻自己的青春與點滴,為創建和諧美好秦州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