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3/BeyondPic/2017-1/21/1701201620f8a457998c30455e.jpg)
秦州區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為抓手,始終堅持把職業農民培訓作為精準扶貧的切入點,讓職業農民培訓成為精準扶貧工作的助推器,把貧困戶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精心實施,變“精準扶貧”為“精準培育”,通過“扶智”讓農民擁有“造血”功能,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秦州區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62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840人,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780 人。
![](/Files253/BeyondPic/2017-1/21/17012016208c934f7805252dd0.jpg)
一是精心組織準備,靠實培育責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之前,都要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培訓工作,培訓任務責任到人。根據果樹種植、養殖業、中藥材種植、農業機械技術服務、農產品營銷等培育培訓專業,建立專兼職教師師資庫、學員信息儲備庫,培訓教師根據當地產業需求從師資庫中遴選。
![](/Files253/BeyondPic/2017-1/21/1701201620026272f4a5ddac85.jpg)
二是充分開展調研,做到精準培育。開展培育培訓之前,對參培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專門的調研。掌握其產業規模、家庭勞動力現狀、收入情況及培訓需求。做到培訓有的放矢,不走過場。優先培育長期穩定從事農業產業和培訓需求愿望迫切的農戶,尤其是貧困戶,讓愿意學、積極性高的農民得到充分的學習機會。在培訓內容上,圍繞優勢特色產業、扶貧對象等需求進行“因需施訓、因人施教”,使培訓內容更加實用化,讓想學的學員學到真東西。精心安排了農業政策法規解讀、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現代農業經營、中藥材種植、特色養殖等方面的內容,農民在學習的同時,積極提出自己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老師們進行了互動交流,解決了疑惑。
![](/Files253/BeyondPic/2017-1/21/17012016209ff4568a82ab373a.jpg)
三是創新培訓模式,確保培育效果。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學員采取理論培訓、實訓操作、參觀交流三段式的培訓模式,尤其對于貧困村學員將實訓操作和參觀交流作為培育培訓的重點環節,通過產業大戶、能人帶動和產業發展特色村的實地學習,激發貧困戶的創業熱情。同時,通過組織參觀交流,學習發達地區的優勢產業,不但拓寬了貧困戶的視野,提高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同時對參培學員實行跟蹤服務培訓,幫助貧困村學員完成其創業計劃書,通過回訪培育培訓,一方面解決了實際困難,另一方面使其培育培訓工作長效化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