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加快實施“商貿興區”戰略,把秦州區打造成商貿流通核心區和帶頭區,秦州區四大組織先后對區域內商貿流通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多次召集有關企業負責人座談,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深入分析商貿流通業現狀及發展優勢,經充分醞釀討論,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出臺了《秦州區加快推進“商貿興區”戰略實施意見》。
秦州區加快推進“商貿興區”戰略實施意見
天秦區委發〔2016〕97號
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促進全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39號)和《甘肅省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15〕13號)精神,結合秦州區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快推進“商貿興區”戰略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化對供給側改革的認識和理解,以區委七屆九次全委會議精神為統領,加快推進“商貿興區”戰略,實施“36141”商務工程,努力打造“三大商圈”即龍城(中心城區)商圈,天河(城市東部)商圈、秦州新城商圈,積極推進“六大商貿聚集區”( 天水、平南、皂郊、汪川、娘娘壩、關子)和“十個鄉鎮商貿中心”(秦嶺、牡丹、楊家寺、齊壽、華岐、大門、蘇成、李子、店鎮、鐵爐)建設步伐,重點培育“四大新型業態”(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家政服務、特許經營),全力構筑“一個中心”(隴東南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在西部具有一定影響、能夠輻射帶動隴東南的區域性生產資料流轉基地、生活資料集散基地和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理念超前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心,帶動全區經濟在新常態下的快速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以上;商貿流通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70戶,實現限上企業總量翻番,其中銷售額上億元的企業10戶(5億元以上3戶、3億元以上3戶、1億元以上4戶),新增星級酒店5家,新增年交易額上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5處,培育建設年貨物吞吐量百萬噸以上的物流企業5戶;商貿流通從業人員占社會就業總人數的比重明顯提升;“商圈、區域性商貿聚集區、標準化商貿中心、村(社)級便利店”四位一體的城鄉市場體系立體空間布局初步形成;覆蓋天水、輻射帶動隴東南、影響西部的物流集散中心功能基本完善。
三、主要任務
(一)建設“三大商圈”,提升城市商業的輻射帶動功能。面向西部、著眼長遠,通過打造“三大商圈”,重點推進原有商貿流通企業升級改造、大體量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區和專業市場建設,逐步形成中心帶動、兩翼齊飛、點面結合、統籌推進的秦州商貿流通業發展新格局。
一是在瀛池大橋以東、五里鋪大橋以西繼續鞏固和發展龍城核心商圈地位,加速這一區域傳統商貿流通企業改造升級,引進知名企業與秦州區傳統商貿企業對接,實現強強聯合,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品位和服務質量,加快傳統商貿企業與新型商業運營模式的深度融合,形成倉儲、會員式便利商場、超市、專業店等現代商貿物流聚集區,逐步擴大龍城核心商圈的服務范圍和輻射半徑,積極打造名優小吃一條街、大體量專業商業綜合體和五星級酒店,利用南北兩山玉泉觀、南郭寺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伏羲新園、南山滑雪場、飛將廣場改造、人民公園改造、66號文化創意空間等項目,努力打造區域內知名的休閑娛樂、旅游度假商務區,使龍城商圈逐漸成為引領天水消費潮流,擴大天水消費需求,展示天水城市形象的核心區。及早動手謀劃,著力打造中梁空港城商務區,完善其功能布局。
二是在五里鋪大橋以東、成紀新城以西積極引導和建設城市東部現代物流業聚集的天河商圈。隨著天河廣場的建成,天水城市建設東擴,天水商貿城、天水供銷大廈等大型商業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完成,在這一區域及早謀劃建設五星級酒店、大體量城市綜合體,盡快使森美科技孵化大廈等建設項目落地,努力形成以天水七里墩城市購物廣場、閆家河花鳥魚蟲市場、東城區文化產業園等項目為依托,以天水商貿城綜合服務功能為基礎,以天水供銷大廈高檔品牌服裝、高端電子電器產品消費為引領,集會議展覽、商務辦公、商品交易、產品展示展銷、物流配送、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高端商務中心。
三是在瀛池大橋以西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隨著錦繡園、山水新城、山水嘉園、山水一號大橋、秦州大道及濱河南北路西延拓展等重點項目的陸續建成和落地,這一區域將逐步形成秦州新城商圈。太京、藉口要結合新城建設規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現有項目的建設步伐,配套建設商貿物流業基礎設施,完善功能布局。該片區正在建設的秦州印象、福田?天水中心、文景園步行街、上億廣場?臺灣士林不夜城、佳??水岸小鎮商業步行街、秦州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將與新城區汽車商貿城及秦州物流園區、天水市果品交易市場等共同構成城市西部商貿物流聚集區。
(二)加快農村商貿體系建設步伐。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要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異地搬遷、財政異地搬遷、棚戶區改造及農發行、國開行貸款項目、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等項目的實施,按照鄉鎮產業布局、地域特色、資源優勢、交易習慣,科學合理布局農村市場,統籌推進,相互支撐,形成聚集效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在皂郊、平南、天水、汪川、娘娘壩、關子等鄉鎮建設功能完備、特色突出的六大區域性商貿聚集區。皂郊、天水、關子依托高速公路出入口優勢,重點建設輻射一定區域的產地專業市場,配套建設具有一定體量的商業綜合體。娘娘壩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重點建設集休閑娛樂餐飲于一體的商貿旅游業聚集區,加大生態旅游開發力度,帶動農民發展庭院經濟,規劃建設農家樂聚集區,努力打造傳統老街與新型城鎮、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交融的風情小鎮。汪川根據當地產業優勢、風土人情及消費習慣,重點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專業市場、商貿物流綜合體為主的聚集區。平南結合伏羲國際影視城、傳統五項賽事訓練基地、孫集村休閑娛樂建設等項目及現有的商貿物流基礎設施,重點建設觀光農業、休閑旅游、新農村建設展示、農家樂、農貿市場、商業綜合體為主的聚集區,努力打造中國鄉村民俗旅游強鎮。在秦嶺、牡丹、楊家寺、齊壽、華歧、大門、蘇成、李子、店鎮、鐵爐等區域建設標準化商貿中心,通過招商引資、財政扶持的辦法,每年建成1-2個標準化商貿中心,在特色農產品集散地配套建成小型產地市場,在各行政村(社區)建設便民商業設施及村(社)級便利店。
(三)大力發展新型業態
1. 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規劃建設皂郊-太京-藉口片帶區域性物流園區、區級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三級配送體系,不斷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優化物流配送布局,引進和支持國內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設立區域總部或建立配送聯盟,大力發展專業物流,規劃并支持建設電商物流區域性倉儲配送中心,引導扶持物流企業從中心城區外遷,向騰邦、藉口物流園區聚集,努力打造覆蓋隴東南、面向全國的物流配送中心。
2.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依托秦州特色資源,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盡快建成集推廣、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務于一體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電子商務聚集區,進一步增強集群聚合效應,實現實體購銷渠道和網絡購銷渠道互動發展,形成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匯聚的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格局。
3. 積極推進家政服務業發展。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行業發展與市場規范相結合,加快制定家政服務業標準,建成覆蓋全區的家政服務網絡信息平臺,建立市場準入和備案制度,努力打造國家級家政、服務養老業示范城市。
4. 大力發展特許經營。鼓勵大型連鎖企業、老字號企業,利用品牌、商號、配送體系和經營管理等優勢發展特許經營,形成“規范化、可復制、易擴張、能監管”的特許經營體系。積極引進國內大型連鎖企業在秦州設立總部、采購配送中心、結算中心,提升我區連鎖經營發展水平。
四、工作重點
(一)加大商圈業態培育力度。“三大商圈”要突出“會展旅游、商務總部、時尚購物、娛樂休閑”四大功能,以品牌帶動、業態豐富、功能互補實現“三大商圈”差異化發展,大力實施“名街、名店、名品”工程,積極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商品入駐秦州,發揮名店名品的聚集帶動效應,鼓勵發展特許經營、電子商務,提高商貿流通業現代化水平。精細化實施商圈環境綜合管理,擴大商圈開放空間,整合商圈內資源,完善城市道路、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配套設施,加快街道綜合整治力度,全面優化商圈秩序,提升商圈魅力。
(二)培育壯大流通市場主體。支持和鼓勵蘭天、百貨大樓、商廈等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商業企業跨行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培育一批擁有自主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集團。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企業來秦州投資,鼓勵建設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中小微商貿流通企業專業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發展。加大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的培育力度,鼓勵商貿流通企業申報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支持“老字號”企業加快產業開發、品牌建設。
(三)建設藉河風情線商貿產業帶。圍繞藉河兩岸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規劃貫通藉河兩岸的商貿產業帶,充分利用伏羲文化、秦宗文化、三國文化、明清建筑文化、民俗風情文化,在藉河沿線加快建設旅游、美食、購物、娛樂、休閑、養老等業態,推進藉河風情線東西延伸建設步伐,形成“歷史文化有載體,產業運營有內涵、水系特色很明顯”的商業文化開發模式。
(四)加快特色商業街建設。按照“一路一特色,一街一產業”的思路,加快制定我區特色商業街發展規劃;改造建新路、新華路、大眾南北路、青年南北路、自由路、解放路、民主西路、岷山路等重點街區,制定相關鼓勵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打造各具特色、業態先進的商業示范街區;制定特色商業街命名和管理辦法,規范管理,提升服務,促進特色商業街的繁榮和發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夜間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特色名街,形成較為完善的商業街管理體系,使特色商業街成為秦州的商業文化名片。
(五)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把發展大眾化餐飲作為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增加社會就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充分調動和利用各方面有效資源,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培育一批大眾化餐飲龍頭企業,不斷提高大眾化餐飲的規模、質量和服務水平;謀劃每年舉辦一次美食大賽,引進省內外名優餐飲品牌入駐秦州,豐富秦州餐飲文化,加快建設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方便衛生、環境優美的早餐服務網絡,形成以大眾化餐飲為主的餐飲產業結構,滿足廣大居民的餐飲消費需求。
(六)加快專業市場建設步伐。制定《秦州區專業市場建設發展規劃》,優化專業市場布局和結構,加強組織和政策保障,對于已具備建設條件的專業市場要盡快明確建設范圍,加快建設進度,加強規范管理,出臺招商優惠政策,吸引客商入駐;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規劃建設以汽車汽配、建材、服裝、小商品批發零售、農資農具、五金機電、醫藥醫療用品及農產品等為主的專業交易市場,進一步提升我區商貿流通業的輻射能力;鼓勵專業市場積極引進物流配送、電子交易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場由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影響力。
(七)積極發展社區商業服務網絡。開展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加強商業示范社區創建工作,以點帶面,加速社區商業網點建設,通過搭建社區商業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延伸社區商業服務功能,方便居民消費,圍繞便民、利民的服務宗旨,積極引導大型商業企業在社區設立連鎖超市、24小時便利商店、標準化菜市場等,提高社區商業設施的檔次,改善社區居民消費環境,提高服務質量。
(八)培育發展會展業。依托天水商貿城會展中心,加快會展配套設施建設,改善會展場館、酒店周邊交通、休閑娛樂等設施條件,夯實會展業發展基礎,積極發展文化傳媒、廣告策劃、中介咨詢等會展關聯產業,推動會展業走向市場化、專業化和規范化,持續開展商業促銷節慶活動,以活動聚集人氣,提升商氣,打造美食、旅游、消費、產品發布展示秀、產業發展論壇等主題商業活動品牌,努力把會展業發展成為我區開放水平高,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龍頭產業。
(九)加大市場整治力度,優化發展環境。開展重點商品、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行動,嚴格執法程序,依法懲治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完善監督檢查、風險監測、源頭追溯、質量擔保、損害賠償、聯合辦案等制度。建立覆蓋全區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信息系統,完善部門間、區域間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機制,推進商貿物流信用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抓規劃引領。緊抓西部大開發、關天經濟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向西開放”戰略實施及天水被列為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的機遇,按照“明確定位、優化布局、培育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則,邀請有資質、高水平的專業設計團隊精心策劃,高起點設計,科學編制《秦州區商貿興區戰略規劃》,并與城市總體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嚴格執行規劃,樹立規劃的權威性,真正使規劃在“商貿興區”戰略實施過程中起到引領、導向作用。
(二)抓項目管理。按照建設大市場,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的思路,積極爭取國家、省、市項目支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謀劃、實施一批地域特色強、品牌效應強、帶動作用強的商貿流通項目,制定項目推進工作落實時間表。
(三)抓統籌協調。加強對全區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秦州區“商貿興區”戰略協調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定期不定期地召開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真正把加快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商務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提高服務水平,積極為商貿流通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和信息服務,加強行業規劃的制定實施和對行業協會的指導。各相關部門要打破行業界限,加強協調配合,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營造關心、支持、參與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努力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企業自主發展、社會積極參與”的推進商貿流通產業全面發展的聯動機制。
(四)抓政策扶持。制定出臺針對商貿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家政服務、傳統服務業的獎勵扶持辦法。鼓勵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現代物流及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融資支持力度,加強對“三大商圈”建設的金融支持,探索建立適合商貿流通業特點的信用評級制度。盤活土地資源,加大閑置場所的利用力度,優先安排商貿流通業項目用地,加強商貿流通業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義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閑置浪費。
(五)抓目標考核。建立完善商貿流通業統計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強化統計數據的分析與應用,將商貿流通業發展工作納入對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及各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指標進行量化考核。通過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強化責任落實,推動商貿流通業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