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勤汗水譜寫美麗贊歌
——記秦州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王李萬
王李萬,男,天水市秦州區人,生于1963年3月,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國土資源局秦州分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土地整理中心在他的帶領下,自2012年開始,連續四年被分局評為“先進股室”,他個人也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
秦州區地處秦巴山區西秦嶺北部黃土梁峁溝壑區,山區居住群眾多,大部分貧困人口均處于山區。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幫扶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王李萬同志作為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風里來,雨里去,用腳丈量大地,用心促農增收,用情為民謀利,他用心實施好每一個土地整治項目,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既為項目用地占用耕地落實占補平衡提供了保障,又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使農民增產增收以及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生態和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土地整治政策性強、野戰性強、緊迫性大,工作千頭萬緒,項目工作是一輪接一輪,一項連一項,歸結起來只有一個字:忙!從項目申報到實施,他都堅持在第一線,走遍了秦州區的山山水水。為保障工程進度、質量,他經常深入工地,白天黑夜連軸轉,加班加點,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年到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就是臉朝圖紙背朝天花板,不管是冰凍三尺的嚴冬,還是揮汗如雨的盛夏,他都是一如既往,無怨無悔,憑著一顆對土地整治事業赤誠的心和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去做精做細每一個項目。
土地整治,攸關國計民生。他依照“在建一批項目,申報一批項目,儲備一批項目”這一思路,精心開展每項工作、走好每步程序,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從規劃設計到項目申報、施工、管理,他始終堅持“打造精品、造福于民”的工作理念,力爭把每個項目都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惠民工程”。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他嚴把“五大關口”,即嚴格市場運作,公開招投標,把好施工隊伍的準入關;堅持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調解矛盾,把好項目的調和關;科學調度,加強控管,把好時間進度關;嚴格監管,規范程序,把好資金使用關;實行逐級會審,把好項目竣工驗收關。截止2015年底,共實施土地整治項目37個,中央和省級總投資32612萬元(其中新增費20545萬元,開墾費12067萬元),總建設規模24.78萬畝,土地整治面積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約135.54萬畝)的六分之一以上,新增耕地面積2.61萬畝,配套建設田間道路268.58千米,涉及了我區13個鄉鎮124個行政村的土地整治工作。其中20個土地整治項目惠及藉口、皂郊、天水、關子、汪川、娘娘壩、華歧、秦嶺8個鄉鎮的朱蘆、寨子、潘集寨、池金、大山、李堯等26個貧困村,建設總規模15.21萬畝,極大的改善了貧困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通過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已建和在建的項目工程全部合格,沒有出現任何質量問題,項目區的老百姓屢次送來“恩澤千秋 整地致富”(2013年關子鎮王家山自然村)、“保護土地資源 造福子孫后代”(2013年藉口鎮劉宋村)等錦旗,以表達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昔日誰都不愿耕種的低產田,如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這是他做好“三個結合”文章,把土地整治綜合效益發揮到最大化所帶來的喜人景象。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通過項目建設,項目區栽種防護林8.95萬余株,修整田間道路260多公里、生產路100.5萬多公里,開挖整修排水溝渠260多公里,鋪設大小農涵786座。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優化了農田布局,實現了農田齊整、排水通暢,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項目區農田的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使區域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促進了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建設的緊密結合。二是土地開發整理與增加耕地相結合。近十年來,整治面積達24.78萬畝,其中,整理23.83萬畝,開發0.95萬畝,實現新增耕地2.61萬畝,在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同時,有效緩解了我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壓力,是落實城鄉建設占補平衡的主要途徑。三是土地綜合整治與增加農民收入相結合。通過山、水、田、路、林綜合配套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土地、農機、人力、科技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為項目區農業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現實途徑。目前,項目區20%耕地已流轉,催生了羅成、羲源等規模種植公司近30家,解決農村勞動力逾兩千人,一副“項目配套——能人帶頭——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脫貧致富產業鏈條逐漸形成。
一會兒在山頭、一會兒在溝底;一會兒手拿卷尺丈量、一會兒操持鐵鍬示范;一會兒拿出紙筆跟蹤記錄、一會兒展開圖紙現場比對;一會兒在田間向農戶咨詢、一會兒在農戶家中與老人促膝交談……在冷風細雨中,在炎炎烈日下,在風雪交加里,從現場勘查、規劃設計、糾紛調解到施工監管,每一道山梁、每一個地塊,都留下他的足跡。一年下來,僅項目區步行就達數千里,雖然已是五十多歲而且有嚴重的頸椎疾病,但他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一直是那么默默無聞的、無怨無悔的工作著。
長期奮斗在土地整理一線工作中的王李萬同志有很多點點滴滴的動人事跡,很平凡也很平常。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心中樂于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質樸情懷和拼搏實干的務實作風,他用自己平凡的事跡和辛勤的汗水譜寫著為民務實清廉的美麗贊歌,身體力行地用國土人精神踐行著黨的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