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社區 心系居民
秦州區七里墩街道羅玉一社區干部李莉
![](/Files250/BeyondPic/2016-5/18/20160517040621507.jpg)
李莉,女,生于1978年4月,2000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現任七里墩街道羅玉一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曾榮獲秦州區 “雙聯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殘疾人工作者”;街道“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年來,李莉同志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從服務百姓的點滴做起,熱情為民服務,真誠為民解憂,實實在在為社區群眾辦著一件件小事,獲得了廣大社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李莉同志在默默地播撒著愛的種子,書寫著對社區事業的忠誠,她也從中獲得了快樂和滿意。她在日記里寫道:黨培養了我這么多年,我就應該迎難而上,為國家、為群眾排憂解難。坦白說,面對生活,面對明天,我無所畏懼,可是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應該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因為我的背后是許許多多群眾期盼的眼睛……
著力優化環境,小區舊貌換新顏
2011年,李莉同志通過換屆選舉,到羅玉小區第一社區任黨總支書記、社區主任。羅玉小區是90年代初建設的開放式的老舊小區,部分樓棟無物業管理,面對小區“臟”、“亂”、“差”的環境,她皺起了眉頭,下定決心,只有一個目的:“改變小區面貌”。她認真組織實施了環境衛生清理整治專項活動,將社區按照網格區域劃分了8個責任片區,成立義務清掃隊伍,社區干部為組長,劃片包干,對自己所分的樓群院落及周圍環境進行日常清掃。利用“愛國衛生月”和“周五衛生日”等活動,協調梓裕物業公司、東關環衛所,對轄區的一些衛生死角,樓前后花園進行地毯式清理,同時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作為以“手拉手,心連心,創建和諧新天地”、“ 管住臟、亂、差,留下真、善、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日,針對轄區居民進行環境衛生宣傳。通過她的不懈努力,小區內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居民群眾給她豎起了大拇指。2016年1月,在秦州區委、區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李莉同志帶領社區工作人員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對轄區內的沿街占道人員進行了耐心、細致的宣傳與勸導,確保了臨建拆除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使羅玉小區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化解矛盾糾紛,居民和諧共處
自工作以來,李莉同志堅持“建設和諧社區”這一主題,全面開展了創建“平安社區”、“無毒社區”、“無邪教社區”、“無傳銷社區”活動。多年來她成功調解大小民事糾紛上百件,無民轉刑案件發生,調解工作認真、細致。糾紛調處成功率為100%。去年6月的一個上午,居住在羅玉小區22號樓的姚女士來社區反映,有人準備在22號樓和23號樓之間私搭亂建,準備建一間麻將屋,現在已經準備好了砂石、磚塊,影響了她們的采光又污染環境。李莉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立即與社區3名工作人員一起隨姚女士到反映的情況的地方實地查看。在現場,發現確實有砂石和磚塊,并向當事人張某詢問了解情況。張某說他承包了羅玉小區的車棚,因為以前的車棚門房使用時間較長,出現了房屋漏水的情況,已經請工人做了2層的防水,但還是繼續漏水,無法居住才準備了些砂石、磚塊準備新蓋一間房屋解決居住問題。李莉和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耐心疏導,講解政策,張某放棄了蓋新門房的打算,準備將舊的門房再收拾收拾,繼續使用,這一矛盾糾紛也圓滿解決。今年3月,居住在羅玉小區市建19號樓3單元601室的陳彩紅來社區反映,居住在她們同一單元1樓1號的住戶蒲元生正在私自開挖19號樓3單元門前承重墻的地基,給居住在本樓的住戶帶來安全隱患,嚴重危害居民利益。李莉同志了解情況后立即到羅玉小區市建19號樓3單元前察看情況,發現確系有人私自開挖了3單元門前的地面,旁邊堆放了磚塊和砂石,工人們也正在挖掘中,社區工作人員現場要求施工人員停工,隨后聯系了區綜合執法部門聯合到3單元101室的蒲元生家了解情況,并對其違規私搭亂建予以勸說制止。經過她和綜合執法部門的勸導蒲元生認識到自己私搭亂建的不對并承諾將私挖的地方恢復原樣,不再繼續搭建。社區居民間矛盾糾紛的及時化解是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的前提努力,也是社區綜治維穩工作的重點,李莉帶領社區干部一直在做好居民間的每件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為居民營造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
開展社區巡邏,維護一方平安
一是維護社區的治安穩定,為居民創建一個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在她的倡議下,社區成立了兩支治安巡防隊,一支為4人組成的專職巡查隊,一支為8人組成志愿者巡查員隊伍,小區居民都說“義務巡邏隊為我們筑起了‘安全防線’,讓我們心里踏實不少。”通過兩支隊伍的配合巡邏,對打擊不法分子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使轄區內搶劫、偷盜等違法事件發生數量明顯減少。二是加強轄區流動人口的管理,羅玉小區是早年建成開放型住宅小區,人口流動性大,李莉為了做好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工作,她經常出入轄區流動人口密集場所,主動了解流動人員的現狀, 2015年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共排查出流動人口53人,出租房屋41戶,她還安排專人對社區內的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主登記造冊并錄入到秦州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信息平臺中,做到流動人口信息準、情況明,為轄區流動人口的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始終心系群眾,真情幫扶無怨無悔
多年來,李莉同志時刻牢記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居民家中、送到群眾的心頭。對在轄區內居住的老黨員、殘疾人、特困戶等,李莉同志經常主動上門慰問,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需要。在去年的“中秋節”,她在走訪看望轄區困難家庭過程中了解到羅玉小區11號樓住戶蘇喜萍癱瘓在床,行動不便,蘇喜萍因前兩年查出患有宮頸癌后,一直在家做保守治療,現病情加重,平日的生活起居完全依靠丈夫一人料理。李莉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與區殘聯和街道辦事處取得聯系,遞交輪椅申請材料,在李莉的多方協調與上級領導的關懷下,一輛嶄新的輪椅車送到了蘇女士家中。領到輪椅后,蘇喜萍高興地說,李莉使她重見了陽光,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希望。李莉親自為她調節輪椅高度和舒適度。同時,在她的積極協調下,民政部門還為蘇喜萍一家提高了低保標準并為其辦理了臨時救助。蘇喜萍和丈夫握著李莉的手含著淚說,你真是我們的恩人,是黨的好干部、好黨員。他們一家對李莉同志一再表示了感謝:太感謝了,感謝黨,感謝政府和社區對我們的關懷。
按照“愛心解困、真心幫困”的原則,李莉同志借助七里墩街道羅玉一社區“慈善超市”這個愛心公益平臺,為政府為民服務和捐助企業贏得了良好口碑,社區同時還被授予了“省級民政示范社區”稱號。在她的多方協調下,2015年社區慈善超市先后接受18家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物品捐贈25批次,價值3萬余元;接受捐贈現金11700元。為困難群眾發放物資38人次,價值2萬余元;接受殘疾人輔助器械捐贈29件,營養品(蛋白粉)132桶;發放殘疾人輔助器械17件,營養品126桶。
作為一名社區女干部,李莉同志始終把婦女工作常抓在手,她帶領社區廣大婦女圍繞大局,注重創新,卓有成效地開展各項工作。為了切實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社區成立了婦女之家,對困難婦女、兒童家庭所提出的低保、就業、就醫、就學、防家庭暴力等問題,社區制定了相應的幫扶措施。她積極組織轄區婦女參加廣場舞大賽;參加區婦聯開展的“隴原巧手”培訓;并多次組織轄區巾幗志愿者開展政策宣傳、法律講堂,幫扶、慰問困難老人等活動。經過她的不懈努力,羅玉一社區在2011年被婦聯評為“天水市巾幗文明崗”,2015年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
為了改變社區居民單調的文化生活狀況, 豐富轄區居民的文娛生活,李莉同志通過深入調查,走訪社區文化能人,發動居民廣泛參與,幾經周折,成功地組建了“羅玉一社區舞獅隊”、“星興晨晚練隊”、“羅玉一社區龍星秦腔藝術團”三支文藝隊伍,目前,80余名文藝骨干活躍在社區。結合春節文化活動、三八婦女節和“六一”兒童節等,依托文藝隊伍,組織社區黨員干部和居民群眾參與各類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了居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增強了鄰里之間的親和關系。2015年,經區委、區政府考核,羅玉一社區被晉升為的“五星級社區”。
在志愿服務工作中,李莉同志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她不僅努力踐行志愿者精神,恪盡職守,任勞任怨,銳意進取,勇于創新,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組織上安排的每一項工作,以各種形式調動志愿者服務的積極性,還利用雙休日到孤寡老人家開展義務服務,無償捐助生活用品及食品,使失落、孤寂的老人得到親人般的撫慰,受到了老人們的歡迎。 她始終把“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積極化解矛盾,當好居民的調解員。雖然社區工作量大、任務重,但她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不叫苦不叫累,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把有聲的命令變成無聲的行動,處處起好模范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感動群眾,她經常深入群眾,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和訴求,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
李莉同志用自己無私的愛,在社區工作者的崗位上默默耕耘,以樸素的情懷播撒愛與希望的種子,不求回報,不圖名利。以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在推進社區服務的道路上,譜寫出一首壯麗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