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里的活探頭
——記中城街道伊民巷社區干部梁呈祥
![](/Files250/BeyondPic/2016-5/17/20160516060906695.jpg)
梁呈祥,1984年12月出生,畢業于蘭州理工大學,2006年參加工作,200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在中城街道的綠色市場社區和伊民巷社區工作,現任中城街道伊民巷社區副主任,主要負責黨建、精神文明和安全生產等工作,多年來他注重黨的政策、黨的理論知識以及各項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恪盡職守、辛勤工作。在忙碌的工作崗位上他始終如一,嚴謹求實,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贏得了同事和廣大居民群眾的普遍好評。
堅守黨員信念,溫暖民心
梁呈祥同志始終堅信“一個共產黨員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幟”, 長期的社區工作,梁呈祥與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社區黨支部就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為架好社區黨支部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讓黨和政府的好方針、好政策實實在在地落實到群眾中去,梁呈祥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搭建服務平臺,成立社區黨員服務中心;開展黨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黨員三嚴三實教育主題活動、開展黨員固定活動日活動等,使黨組織與居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向居民進行公開承諾服務,廣泛收集民情民意,根據居民需求,組織黨員開展公益活動,取得良好成效。他在社區中推行助學、助醫、助困、助業、助老等“五助”活動,讓群眾得到了實惠,群眾稱贊社區黨組織不僅是黨員之家,更是群眾之家。
為民排憂解難,樹立信心
梁呈祥經常幫助他人,了解到有困難的家庭他都會積極主動的去幫助。轄區內有位老人叫王建琪,今年62歲了,兒子因2006年參與搶劫被勞教,妻子也離他而去了,他本人因腦梗塞造成行動不便,聽力殘疾,視力很弱,老人沒有生活來源,生活困難,梁呈祥積極為老人辦理低保題標,申請廉租住房補貼,申請醫療救助,經常去看望老人,給老人送去水果,和老人聊聊天,下雨了去老人家看看房子是否漏水,過節了聯系轄區單位慰問老人,長期的幫助,讓老人很是感動,鄰居都說社區的小梁比老王的兒子都對老王好。不僅如此,王建琪的兒子王亮亮出獄后,梁呈祥多次上門找他談心,剛開始王亮亮不予理睬,我行我素,在他多次做工作以及對他父親王建琪無微不至的照顧關懷下,王亮亮被感動了,在他的幫助聯系下,王亮亮學習了廚師,現在在飯店打工,也能養活自己。
做好人民調解,化解矛盾
泰山路18號郭愛學等9戶居民來社區反映他們9戶和天水第三建筑公司因水電表等物業問題產生了糾紛,梁呈祥同志 就前去調解,前前后后跑了5次,最終成功調解了這項糾紛,有效化解了一起群體糾紛。遇到糾紛,他總是苦口婆心的去調解,去化解,從來不把矛盾上交。在他和社區干部的努力下,社區轄區社會治安良好,無群體性上訪事件,無邪教活動,無地方惡勢力,無黃、賭、毒現象,無重特大案件及一票否決事件。在他的堅持下,社區每年舉辦法制培訓2期,禁毒教育宣傳4次,居民受教育面達95%,民事糾紛調解率達100%,調解成功率達98%。
參與北山治理,心系安居
梁呈祥同志曾兩次被抽調到北山災害綜合治理指揮部工作。2010年,被抽調北山災害綜合治理指揮部工作,連續加班,節假日不休息。在這次北山災害綜合治理摸底工作中,除了解釋相關政策,他們小組中的每一戶居民的房子都是他親手拉尺子測量的,每一戶的房屋結構平面圖都是他親手繪制的,對老百姓有異議的,他都重新測量,讓老百姓參與直到老百姓認可,他說,作為社區工作者,他要上對得起黨和政府的期望,下對得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這就要絕對的公平,老百姓說,小梁拉的尺子我們絕對放心。2012年7月,在他們的小孩出生的第二天,單位打電話讓他再次參加北山災害治理搬遷工作,妻子小孩沒人照顧,他也和單位的領導說了實際困難,可是他對這一片的情況最了解,最后還是頂著壓力去了,北山和醫院兩頭跑,一年下來,整個人都累的不像樣子了。他對工作就是這樣的全力以赴,對老百姓全心全意。
防汛值班九年,無私奉獻
綠色市場和伊民巷社區轄區居民多數居住在有地質災害危險的滑坡地段北山,尤其是白家堡子、泰山廟、泰山路、中和巷北山、王家半坡、上庵溝一帶地質災害嚴重,秦州區政府列為“北山災害綜合治理”范圍,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老舊,年久失修。防汛工作任務重,責任更大。
自2006年工作以來,梁呈祥同志就負責安全生產防汛工作,由于綠色市場社區轄區地處城鄉結合部,情況較為復雜,女同志晚上值班不方便,社區干部就他一個男同志,夜晚值班的任務就有他一個人負責,綠色市場社區辦公室是由一間公共廁所簡單裝修而成的,整個辦公室沒有窗戶,室溫高而悶熱,蚊子出奇的多,晚上點各種蚊香,早上掃地,地面上全是蚊子。辦公室周邊廣告鋪子的油漆味、切割機的噪音,面館的油煙味,每個夏天都是在這種環境下夜晚值班渡過的,晚上渾身涂上風油精、花露水、可還是被蚊子咬,一瓶花露水他用不了一星期,第二天嗓子疼的都說不出話來,白天還要排查災情,各種災情的統計工作,以及災情信息都要由他來上報,真正24小時值班。長期以來,咽喉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長期風油精和花露水的侵蝕,他的皮膚紅腫不堪,而他只是選擇了默默的承受。有人問他:和別人工資一樣高,連個加班費都沒有,身體都熬完了,這么辛苦你劃得來不?他卻說,工作,總得有人干。其實,個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誰家都有不容易的事情,他這一值班,家中的一切都交給妻子一人照顧,妻子也多有怨言,可他總是說不是所有事都用劃來劃不來衡量,工作總得有人干,讓妻子理解。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虧欠家里的太多。
社區的工作繁雜瑣碎,每個干部都負責著幾種工作。除了安全生產工作,梁呈祥同志還負責著黨建、精神文明、司法、綜治、信訪、維穩等日常工作。晚上上完夜班,白天還要同時處理多種工作,這其實是很困難的,辦公室環境差,高溫休息不好,還要承擔大量繁重的工作,對他來說是困難的,他卻說,其實這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回到家中,還要照顧不到一歲的女兒,有空回家抱著女兒轉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用他自己的一句話說:抱著女兒轉悠是他最幸福而痛苦的事,一方面,幾天沒見到女兒,每次見到都有新變化,抱著女兒轉悠是幸福的,另一方面,他體力透支嚴重,睡眠嚴重不足,沒有精力來照顧女兒,這是痛苦的。每個夏天,他就沒有去看望父親,父親60多歲了,多年一個人操勞,加上患有心臟病,整個人顯得很蒼老,可是他總是顧不上照顧,他說,等雨季結束了他在好好補償家人。多年負責防汛工作導致他對雨特別的敏感。他說,現在一下雨他就很焦慮。他總是把家里的事情放到最后,克服種種困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災情就是命令,風雨無阻
不管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波及我市還是2013年7月22日的定西地震波及我市,梁呈祥同志總是奔赴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深入轄區居民的棚戶區、老舊院落,細心排查災情,認真做好記錄,耐心的勸說危險區域的居民自救或者避險。尤其是2013年7月22日地震,梁呈祥同志不顧家中的不到1歲的孩子,只是對妻子說了聲注意安全,就第一時間趕到了轄區居民的院落危房中,動員危險區域的居民緊急撤離,遇到不理解的群眾他就多次上門勸說,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畢竟生命財產大于一切。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轄區危險區域內的住戶全部撤離避險。就在地震后,連著降雨半個多月,轄區的災情再次擴大,土木結構的房屋大多裂縫漏水甚至倒塌,地基塌陷,山體崩塌,連著半個月,他幾乎是“辦公室——居民院落”這樣兩點一線的模式工作著,上北山查看災情,統計災情,回辦公室統計匯總上報各種災情,還有填不完的各種表冊。半個月后他回到家中,妻子看著他滿臉胡茬,一身臟衣服,一副沒睡覺的樣子憔悴不堪,妻子說,你還回來干什么,喜歡辦公室就住那別回來了。災害發生以來,梁呈祥同志和社區工作人員以人為本,以保護轄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第一任務,連夜奮戰,24小時工作,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確保轄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不管是堅持黨員信念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幫助困難老人,還是汛期連續24小時值班排摸災情險情,北山綜合治理摸底工作連續加班,梁呈祥同志都是全力以赴,雖然清苦,卻毫無怨言。
一個共產黨員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幟,在困難面前、在災難面前,梁呈祥同志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基層干部對黨和人民的拳拳的赤誠之心。他的行為感動了群眾,贏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真正做到了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幫群眾所需,樹立了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傳達著新時期基層干部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