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返鄉務工青年的角色轉身
——記峰峰生態園家庭農場經理尹峰
一個返鄉青年,在遠離城區的貧困村,以20畝荒地為基礎,通過創業形式來實現就業,帶動全村發展致富產業,是什么力量讓他們不畏艱辛寧愿扎根山區創業呢?今天就讓他們來傾聽一個返鄉青年的創業故事。
尹峰,現在29歲,出生于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袁家河村尹家尋17號,中共黨員,現任袁家河村村委會委員,峰峰生態園家庭農場場主,2005年中考畢業后安置在江蘇昆山盛旺汽車零部件(昆山)有限公司實習,在實習期間,由于公司剛剛成立正在裝機調試階段,每一天的工作就是上車體能訓練,下午培訓,晚上還要背廠規廠律,兩個月后,經過筆試,面試,尹峰真正成為公司正式員工。上班第一天,領導安排他跟外國工程師裝機,由于英語水平有限,和老外的溝通很費勁,起初都是都是依手勢比劃,這讓尹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后來他買了一些英語書籍和一個好記星,有時老外說他聽不懂的會寫在好記星上面翻譯,那時工程師裝機的是鋁屑系統,機器裝好后,他又學會了操作方法,設備調試完畢,公司開始試生產,在他的不斷的鉆研和學習下,基本掌握了系統操作方式;后來外國工程師回美國了,領導就把新設備運轉的工作交給了尹峰管理。接到此任務,工作壓力很大,但他沒有退縮并且比以前更加努力了,公司正式投產生產后,他從一名普通的員工普升為技術師,由技術師又升為工程師,由于工績突出,連續兩年獲得公司年度嘉獎。
命運的轉折
在公司同事看來,一個中考生能干到這個職位上,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事事難料,2009年10月家里突然打來電話說父親精神病發作,生活無法自理,有時跑出家門,聽到這個消息后,他放心不下老父親,請假回家看望,一個星期后,給公司提出了辭呈,領導都很驚訝,再三挽留,公司給他兩月停薪留職,兩月后給公司答復,回家后父親病情稍微好點,但是時常會發作,他又一次踏上去江蘇的火車,這次他不得不離開,臨走前一起的同事哭著在車站送別,那一刻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新的起點
回家后,他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工作沒了,可生活還得繼續,那段日子,每天都像是一年一樣漫長,每晚都睡不著覺,時常會夢見公司上班的情形,現如今他是一無所有,2010年他做出了決定,在家種植蘋果,發展水果產業,為了種好蘋果,他購買了很多蘋果方面的書籍,通過互聯網學到了很多蘋果種植方面的技術,從翻地到挖蘋果的定植坑,他都親自下手,由于前幾年一直在工廠里上班,沒有干過農活,幾天下來,手上都起了泡,他一直咬牙堅持,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肯定會有出頭的一天,就這樣不分白晝,經過自己摸索,由一名門外漢成為蘋果種植的土專家,在自家地里栽植了20畝蘋果,在他的帶動和鼓勵下,全村都發展蘋果產業,現在全村共有蘋果1500多畝,年入10萬以上的大戶達3-4家,其中就卓家坪一個自然村,去年蘋果產值200多萬,2014年也是他新栽果樹結果的第一年,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把他種植的蘋果拉到之前他上班的地方賣,因為通過這兩年的觀察,他們這里的收購商,故意壓價,致使農戶的蘋果一直賣不出高價,所以他把自已的蘋果先裝箱,然后又收購了他們村的一部分,裝了一大車拉江蘇去賣,同事聽說他要來江蘇都很高興,經過長達33小時的長途運輸,終于到達目的地,江蘇昆山,這個他熟悉的城市,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在水果批發市場找到了一個代理,以5元一斤的價格批發給當地的水果商,他不但賣了好價格,還小賺了一筆,回家后,村里人都豎起了大拇指。這次的出行,讓他見識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他們的蘋果價還沒有達到他的目標,原因只有一個,蘋果沒有自已的品牌,在天水,感覺花牛蘋果就很出名,但是出去才知道,花牛根本不值得一提,很多人不知道花牛蘋果,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水人,自已家鄉的蘋果在外地不但賣不出價格,還受不到認可,更可悲的是人家把他們的花牛蘋果當美國的蛇果賣,回家后他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成立峰峰生態園家庭農場,發展自己的蘋果種植。
汗水鑄就成果
2014年對他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蘋果面積種植擴大,加之產量逐年增加,原先通果園的路已經不能滿足現在需求,在他的帶領下,大家自已籌錢,一月修繕了到果園的大路并沙化,現如今,兩輛車并行都不成問題。解決了蘋果運輸的難題,2014下半年又爭取鎮政府項目,修筑護村河堤1000米和200多米的過水橋面,保證了沿河兩岸人員房屋的安全,解決了村子里出行難的問題。蘋果樹多了,肥料又成為一個大問題,尹峰想到了養豬建沼氣池,發展循環經濟,不到一月時間,一座能養50多頭的豬場已經建起,并逐漸擴大規模,通過種養結合的模式,發展了綠色現代化農業,帶動了他們村及周圍經濟的發展,他現在的心愿是使周圍鄉親們也過上好生活,鼓勵更多的返鄉青年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2015年他自己開了網店,在網上賣蘋果,短短的一月時間,在網上賣出了幾萬斤蘋果,他現在的想法就有一個,帶領大家共同致富,讓大家過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