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戰線上的排頭兵
------記秦州區扶貧辦副主任王迎海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20160428051725836.jpg)
王迎海,男,漢族,本科學歷,1966年11月出生,1984年2月參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10月至今任天水市秦州區扶貧辦副主任。
王迎海同志有著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的疾苦,多年來始終牢記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自擔任秦州區扶貧辦副主任以來,他認真學習貫徹省、市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斷強化幫扶意識、健全工作機制、拓寬幫扶思路、落實幫扶項目、解決農村實際困難,為全區扶貧開發整體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勤于學習、提高扶貧工作能力
扶貧攻堅是一項事關改革開放大局,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社會發展的社會性工程,如何打好基礎,對以后的扶貧開發至關重要。為了具備扎實的扶貧政策知識,王迎海同志十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更新,利用工作業余時間,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最新的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省市區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以“三嚴三實”要求自己,刻苦鉆研扶貧業務知識,加強對黨的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勢,具備較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積極參與干部教育培訓、作風效能建設等活動。同時,他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學習,使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得以升華,使理論轉化為生產力,表現出良好的理論功底、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動上和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2015年8月中旬,他還參加了為期3天的全省駐村幫扶干部省級示范培訓班,進一步夯實了精準扶貧工作基礎。
深入調研,夯實扶貧工作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這是王迎海同志經常講的一句話。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全區扶貧開發工作,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他經常深入鄉鎮一線,走村串戶調查研究,進行認真、細致的調研摸底,全區16鄉鎮的每一個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有一次,他到汪川鎮黃柏村調研,由于位置偏遠,溫陳自然村里不通公路, 5公里山路全靠步行。有人建議找一個能通車的地方去看,王迎海說:“扶貧就是要做到雪中送炭,不搞錦上添花。只有走到百姓中間,才能真正摸清那里的致貧原因,才能準確把握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由于山路難行,剛走沒多久他的腳不慎嚴重扭傷,硬是借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走了兩個多小時。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他對全區農村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愿望和扶貧開發規劃等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很好地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為落實好扶貧開發工作任務打下堅定基礎。
身先士卒、努力推動扶貧工作
秦州區雖然是區的建制,實為貧困縣的底子,共有扶貧開發重點村197個,涉及11個鄉鎮,占行政村總數的46.9%。截止2014年底,有貧困人口8.79萬人,貧困面為19.15%。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84個6221戶,貧困人口29273人。秦州區既非國扶縣也非省扶縣,2012年雖已納入國家六盤山貧困片區扶貧規劃,但不享受片區特惠扶貧政策。特別是秦州區西南片區10鄉鎮,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241個行政村26.86萬人有貧困人口6.2萬人,貧困面為23.66%,占全區貧困人口的70.6%,是制約全區實現脫貧目標、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區域。
對如此大的貧困人口任務,作為秦州區扶貧辦副主任王迎海同志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可以說沒有睡過一次“回籠覺”。從2015年5月17日開始,在180多天時間里,他沒有好好地休息過一天,不是在辦公室加班鉆研業務知識,就是下鄉進村檢查指導具體工作。在全區“白+黑”、“5+2”的精準扶貧工作大背景下,王迎海同志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建檔立卡、大數據平臺建設工作業務性非常強,王迎海作為分管領導,他首先要比別人多下功夫,提前做好“功課”,才能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和講解相關表冊數據的填寫,確保全區建檔立卡工作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首先,他在做好自己分管業務的同時,充分發揮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模范帶頭作用,親自撰寫業務培訓資料,每次資料字數均在20頁以上,先后共為各級領導干部解讀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政策等13場次,有效提升了業務人員工作的能力。其次,他對扶貧辦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不管是精準扶貧政策界限,還是信息數據錄入審核,他要求相關人員必須一口清,懂政策、業務精是每一名扶貧人員最起碼的要求。雖然他在工作中對干部職工要求嚴厲,但是在生活中,他和大家能夠打成一片,樂于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具有較好的干部群眾“口碑”。
王迎海同志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秦州區關子鎮后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他帶領幫扶工作隊駐村后,堅決服從鎮黨委、政府安排,聽取村兩委班子匯報、召開村黨支部會議與村民大會、逐戶走訪村民、現場勘察、全面了解等工作方式,迅速開展相關工作。一是積極主動座談,了解村情實際。為做好與該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銜接、溝通與協調,工作隊與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匯報工作隊相關情況,了解該村情概況、經濟發展、特色產品、村民生產生活等基本情況。二是召開村黨支部會議,聽取村兩委班子意見。為力求工作上的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推動駐村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工作隊與村兩委干部進行座談,認真聽取他們對村發展經濟的設想以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三是召開村民大會,摸清基層實情。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認真聽取群眾反映的問題,深入了解群眾實際困難,對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熱心解答,真正做群眾的“知心人”,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四是開展逐戶走訪,掌握真實數據。深入56戶貧困戶家中,逐一開展走訪,和貧困戶對每戶的家庭人口、生產生活、耕地種植、牲畜牧養、住房搬遷、經濟收入、兒童上學、看病就業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了解,認真核實確認、登記造冊。五是加強政策宣傳,營造工作氛圍。7月初駐村以來,工作隊以入戶宣傳、集中學習等方式,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讓群眾真正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實實在在享受到扶貧政策的實惠,增強發展信心。通過技能培訓、爭取項目等措施,為后溝村發展林果產業800畝,實施通村道路2公里,完成安全飲水工程1處。
為了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為了秦州區的扶貧事業,王迎海同志即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也忙壞了身子。尤其在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中,家務事基本上全部移交給了妻子。他對孩子學習也顧不上輔導,整天早出晚歸,有時孩子連他的面都見不到。秦州區扶貧辦的工作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態度的帶動和感染下,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扶貧辦的同志們都以苦為樂,團結進取、真抓實干,認真開展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