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3月29日上午十時許,秦州區娘娘壩鎮錢家壩安置點,來自馬家壩村寬溝組的邢永安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迎娶自己心愛的新娘。
迎親車輛、家用電器、漂亮的新房,全程攝像……邢永安的婚禮被操辦得熱鬧大方,但要放在一年前,無論是怎么辦都辦不了這么“洋氣”的。
人稱“窄溝”的寬溝,自然條件本就惡劣,而2013年的4次暴洪災害,則讓寬溝人無法再在這里安居樂業。多虧秦州區在災后啟動了娘娘壩鎮錢家壩災后重建安置區建設,主要安置柴家莊、馬家壩、小南峪等18個遭受暴洪災害嚴重影響的村莊,這樣一來,錢家壩便成了他們新的家園。
錯落有致的樓房、古樸典雅的中式建筑、具有現代氣息的路燈,寬展平坦的馬路,處處展現著錢家壩安置點異地搬遷扶貧項目帶來的變化,也溫暖著享受到這一政策群眾的心。
“高大上”的錢家壩安置點規劃用地面積1590.3畝,安置住戶900多戶。規劃總體理念為依托兩山夾一川的狹長地形,以白家河流域及316國道為空間發展縱軸,結合自由飄帶式的道路系統,串聯各功能片區,形成獨特的城鎮空間形態。
娘娘壩鎮副鎮長白宇樂說,秦州區將把這里打造成一個集旅游度假、特色休閑、藥材銷售、商貿流通為一體的特色風情小鎮,一個城鎮與自然有機融合的現代化生態小鎮。
55歲的汪義祥是舒家壩人,搬進新居后在安置點當保安。他家96.9平方米的三居室樓房寬敞明亮、結構合理。他說:“我們每一戶都安裝了一個小型節能分戶供暖燃煤爐,方便自己控制冬季供暖,又兼具燒水做飯功能。”
而正在建設中的藉口鎮安置區,規模還要大于錢家壩安置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涉及13個村1761戶7822人,其中貧困戶366戶1675人,規劃占地面積325.95畝。
藉口鎮鎮長鄭明說:“為了讓搬遷群眾在享受良好生活環境的同時進一步發展經濟,藉口鎮黨委政府承諾,原承包地、林地不變,可以繼續耕種經營原有土地、林地;圍繞小城鎮發展三產服務業,解決搬遷群眾的生計問題;依托產業項目帶動,打造優質果品、無公害蔬菜品牌,促進產業升級,幫助搬遷群眾脫貧致富。”
作為藉口鎮的“鄰居”,太京鎮唐家窯村丁家門自然村易地扶貧搬遷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新建住宅是既符合群眾意愿又符合村俗習慣的二層磚混結構的獨院住宅,戶均建筑面積117.8平方米,帶78.518平方米小院。住宅區建成后將配套建設村級陣地、文化廣場、便民超市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秦州區在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洞察全區實際,凝聚全區智慧,分門別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準發力,提出了切合鄉村組戶實際的“橫向到邊全覆蓋、縱向到底全造冊”的應搬盡搬、新建新遷的易地扶貧搬遷整體思路,以及“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的工作構想,從而有力地推進了全區167村19495戶92522人以不同形式實現易地扶貧搬遷。 (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