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群眾 奉獻社區
記秦州區尚義巷社區主任郭雅晴
郭雅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她熱愛的社區工作。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工作中普普通通的每個細節。但正是在這些人們看來很瑣碎的細節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嚴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風,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那份認真和執著。
社區居民有了困難,都會不約而同地求助于她;同事有了煩心事,都喜歡找到她傾訴。每每遇到有求于她的人,她總是把它當做自己的事去辦,想方設法讓求助者滿意。在矛盾一觸即發的場所,在險情急需排除的現場,總能見到她的身影。她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她激情澎湃的工作熱情,她待人接物的滿面春分,她誠實守信的品德,都讓社區居民和社區干部欽佩之至。
抓好黨建 發揮黨組織堡壘作用
2002年,受組織重托,郭雅晴前往該社區就職。有人認為,社區工作都是些雞毛蒜皮子類的小事兒,沒有多大干頭,只要能交差就行了。但是,郭雅晴卻不這樣看。相反,她認為社區的工作雖然細小,但每一項都是關注民生的大事情,是否能夠干好,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各項政策在城市最基層的落實,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絕對不能馬虎。不僅要干好,而且還要力爭干出色。為此,上任之初,她便深入社區訪疾問苦,了解民情民意;走訪老社區主任,向工作時間相對較長的同事取經,為其立足社區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工作實踐讓她切身體會到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性。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是否充分發揮,加強社區黨建工作是重中之重。于是,她在充分調查論證,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四個覆蓋”為主要內容的黨建工作思路,即以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制度覆蓋、影響力覆蓋,構建“條條聯創”、“塊塊聯建”、“黨員聯戶”覆蓋社區黨建工作體系,切實增強黨組織和黨員的核心凝聚力。
提出這個思路并非紙上談兵,而是通過切實可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去讓思路變成現實。如認真開展社區在職黨員奉獻日活動和下崗失業黨員“雙帶”活動以及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黨員群眾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社區黨組織黨建工作的良性互動。
創新載體 提高服務水平
結合網格化管理,開展“三個關愛”活動,即關愛黨員和下崗失業居民,關愛家中發生重大事件的黨員和居民家庭,關愛有思想消極的黨員和居民。以“三個關愛”活動為契機,改進社區工作人員的作風。
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為了更好的服務于轄區居民,提高社區人員的素質,規范在工作上的禮貌用語,社區制定了接待用語的座右銘:說話輕一點;微笑多一點;做事勤一點;理由少一點;行動快一點;效率高一點;度量大一點;脾氣小一點;并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社區全體工作人員每人當家一天,誰當家誰就主動接待來社區辦事的居民,遇到疑難問題做好解釋記錄工作,對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請示上級領導。這樣既加強了每位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同時也鍛煉了統籌領導社區工作的能力。
在社區繼續深化開展“六型六化”創建活動。即: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效能型、廉潔型、和諧型社區的創建。“六化”即黨建工作標準化、干部管理制度化、社區工作規范化、為民服務人性化、扶貧濟困經常化、開展活動有序化。
推行“五心五助”工作法。充分發揮社區黨總支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在職黨員服務在社區”的模范作用,社區推行了以“真心助崗、孝心助老、熱心助殘、愛心助困、誠心助樂”為內容的“五心五助”工作法,積極推進“陽光社區”的創建。
社區創新“三卡”服務載體。“三卡”有便民服務卡、親鄰聯心卡、民情連心卡。社區親鄰行動,升華鄰里溫情。
創新社區工作的“四有四心”工作法。即:服務群眾有熱心;對待群眾疾苦有關心;傾聽群眾傾訴有耐心;群眾求助小事有細心。
建立悅讀書屋。依托社區婦聯和科普讀書4000余冊,成立了社區“流動兒童之家”,建立了“尚義巷社區悅讀書屋” 為廣大居民提供一個修身養心的場所。
關注民生 全力為民解憂
社區工作的主題之一就是關注民生。就職社區之初,郭雅晴就把關注民生問題作為考核自己工作的硬性指標。誰家有了困難,她都會及時伸手施援。今年年近6旬的李秦勇師傅,原是市內一家企業的一名電工。10多年前,由于單位效益不好,他買斷工齡回了家。起初,他四處打工,靠微薄的收入養活一家3口人的生活,并供女兒上學。雖然生活推得很艱辛,但是靠李師傅的勤勞,一家人的生活還是過得有滋有味。可自從其妻子得了重病后,他們的生活便雪上加霜,變得捉襟見肘起來。
了解到其家中所面臨的困境后,郭雅晴為他們家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基金,并對其進行了力所能及的幫扶照顧,使得這一家人渡過了難關。
社區居民羅世玉被醫院確診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這消息不僅使年僅36歲的羅世玉痛不欲生,也將其家中的4名親人擊懵了。該社區獲悉后,在發動干部職工捐款的同時,還發動社區10家單位共捐款近1.5萬元,解了羅世玉治病的燃眉之急,使羅世玉感受到來自社區的溫暖。
除了這些生活困難戶、因病返貧戶、獨生女家庭這些弱勢群體亟待幫助外,社區治安環境亦是居民極為關心的民生問題。為了確保社區有良好的治安秩序,郭雅晴提出了在社區組建志愿者隊伍的想法。于是,一支由低保人員和黨員示范崗隊伍組成的和諧社區服務隊隨之成立,這支隊伍活躍在社區承擔起了治安巡邏、社區安全守護的重要任務。
排查矛盾 構建和諧社區
矛盾糾紛的排查處理,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為了將矛盾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郭雅晴在矛盾糾紛的調解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得矛盾糾紛的調解成功率達到了100%。
該社區住戶馬林林因不滿拆遷對她家的安置,負責拆遷的部門多次上門做工作,均無濟于事,雙方矛盾一觸即發。郭雅晴在走訪中了解到,馬林林身患輕微的精神疾病,一人還帶著3個孩子,全家都靠低保過日子,生活異常艱難。由于補償金少,在拆遷了9平方米的住房后,無力購買新房。于是,郭雅晴多次找拆遷部門協調。最終,馬林林住進了羅玉小區一套67平方米的公房。同年7月10日,當全家搬進新居后,馬林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拉著郭雅晴的手說:“郭主任,你真是個熱心腸。沒有你四處奔走,咱們一家子還不知啥時住上新房哩!”
2014年,因宏業房產公司3號樓2單元供水水管破裂,供水中斷,致使該樓34戶住戶與宏業公司發生矛盾。住戶找宏業公司維修,可宏業公司以其未收任何管理費拒絕。于是,居民與開發商大吵大鬧,并攔住該公司領導的小車不讓其走,導致矛盾激化。接到反映后,郭雅晴立即帶領社區干部出面調解,經多方努力終使雙方達成了各承擔一半維修費的協議,并修好了水管,成功化解矛盾,解決了34戶住戶吃水難問題。
一樁樁,一件件,郭雅晴對維護社區安定團結,促進社區平安建設做出的努力,贏得了社區居民的一致贊譽。但郭雅晴卻言辭懇切地說:“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事而已。如果遇上棘手的問題便一躲了之,我做這個社區主任還有啥意思。”
肩負重任 關懷孩子未來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社區是否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隨著城市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被開發和利用,青少年活動的場所越來越少。2004年,郭雅晴緊抓機遇,通過上級部門從中央青少部和省科協爭取項目,投資41萬元,建成了全省第一家“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并配置了萬能機床、機器人套件、中國古典教學益智玩具、創意發明魔方等教與學工具,在課余和節假日期間免費為社區未成年人開放,使他們有了一個增長知識,開發智力的好去處。
此外,郭雅晴還多方奔走,積極協調社區所在的市體育中心和市六中等單位,在節假日期間為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南坑體育場、滑冰場、籃球場、乒乓球室和操場等活動場地和體育設施,并經常組織未成年人開展文化體育比賽。從而引導他們樹立了積極向上、追求健康人生的價值觀念。
對于社會反響強烈的網吧禍害未成年人問題,郭雅晴采取了堵疏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利用自己網吧義務監督員的身份去社區網吧進行監督,杜絕未成年人去商業性網吧;另一方面,以社區建起的“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為基地,在節假日組織青少年學習電腦操作和觀摩“科學工作室”流程,以此培養青少年的科技意識、創新意識,寓教于樂,寓教于學。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逐漸自覺遠離商業性網吧,對學習科技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郭雅晴這幾年來為未成年人量身制作的“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深受未成年人及其家長的歡迎。
她協調邀請市科技局、科協的有關專家,在節假日期間為廣大青少年講解科技知識,并組織60多人兩次參觀了麥積區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區、秦州區暖和灣工業示范園區;她多次邀請市、區文藝團體走進社區,為未成年人開展武術、戲劇表演活動,并組織有一技之長的未成年人登臺參與,進行書畫展等;她經常邀請法律工作者及社區包片民警,多次在社區內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講座和禁毒知識宣傳活動,在學校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等;她還曾邀請區婦幼保健所、區疾控中心的醫療衛生人員,圍繞地方病、傳染病、青春期生理衛生等知識,開展了專題講座,請心理醫生講青少年早戀的危害、心理健康等知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爭取項目 支持社區建設
通過多方協調,經市區科協的精心指導和支持,成功申報了“社區科普益民計劃”項目,20萬元的專項項目資金9月份獲批。現在以全部投入社區,為社區添置了相關的配套設施。2015年尚義巷社區被評為“全國科普示范社區”。
崇尚美德 提高文明素養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郭雅晴切身認識到了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性,遂在這幾年來組織實施了“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樓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從而提高了廣大社區居民參建城市的意識。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新局面,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增加了社區的凝聚力。
在工作中,郭雅晴把活躍社區文化生活,作為陶冶居民道德情操,增強社區凝聚力的重要形式。她充分利用重要節日、紀念日、節假日及空閑時間,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如:每年組織開展春節社火文教活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三八婦女節登山活動、促進全民健身活動、慶“七一”系列活動、中秋納涼晚會活動、“八一”建軍節慰問部隊官兵活動、重陽節老年人登山活動、“十一”國慶節文藝匯演活動、賀新年書法繪畫作品展示活動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廣大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給他們倡導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并且讓更多的居民更積極地參與到社區的各項活動中來。
該社區王存蓮大媽家患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多年的8旬老人,每年要住院好幾次;兒子和兒媳都下崗了,又沒有住房,到現在仍和父母擠在一起;出嫁的女兒則帶著兒子寄居于娘家。但他們和睦相處,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成了鄰居們羨慕不已的對象,還被社區評為團結和睦好家庭哩。
精神文明之花的盛開,讓該社區的居民們切實感受到了精神文明的魅力,從而勇于做出一些人難以做到的事情。
敬業愛崗、認真負責,是同事對郭雅晴留下的印象;關心群眾、心系居民,是社區居民對郭雅晴的評價;屢獲殊榮,更是上級對郭雅晴勤懇工作的肯定。自從她于2002年擔任尚義巷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以來,獲獎勵無數。她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甘肅省科普工作先進個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市民標兵,被天水市秦州區委宣傳部評為宣傳思想先進個人,被東關街道辦事處多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及先進工作者。尚義巷社區更是獲得“全國百佳學習型社區”、省級文明社區等殊榮30余項。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奔波于社區的大街小巷里,噓寒問暖于困難的社區家庭中,郭雅晴感受更多的是奉獻的快樂。她對自己的要求始終是,深入群眾成為社區居民的貼心人,做一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排頭兵,努力將工作做得更細更好,向黨組織交上一份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