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擔當、心系群眾的踐行者
記秦州區皂郊鎮謝崖村黨支部書記馬寶生
馬寶生在擔任村干部期間,勤奮敬業,從不服輸,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感與責任感,解百姓之憂,排群眾之難。他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論學習、聯系群眾和遵紀守法等各方面都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自己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好評。
全村聞名的“和事佬”
村民們發生了鄰里糾紛、田地糾紛甚至家庭矛盾,都愛找他來調解。馬寶生在處理糾紛時,從不武斷,在公正公平的原則下,更有一套獨特靈活的方法:他把矛盾放在一邊,先摸清矛盾雙方的性格,然后和兩方分別詳細了解情況,分別做工作,最后作為中間人,將雙方叫到一塊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禁牧前,謝家坡和崖灣兩個自然村的村民,因為羊吃了剛打上農藥的莊稼,造成了五千多元錢的損失,二人互不相讓,鬧到了法庭。法庭庭長找來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馬寶生做調解。老馬詳細了解情況后,分別與兩人促膝談心,分析他們各自的錯誤,最終以放農藥者賠償2000元平息了矛盾。這類事情數不勝數,調解打架斗毆,擺平家務事,他成了法庭的“編外調解員” ,充分發揮了一個黨員的政治熱情和聰明才智,為廣大群眾辦了實實在在的好事。
馬寶生經常幫助年輕村干部解決土地糾紛。作為一個農村黨員,馬寶生知道,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解決好農村土地糾紛,就是維護和關心農民的切身利益, 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也是衡量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關系農民對我們黨的信任。他在處理這類糾紛時,一貫堅持一個原則:土地不能撂荒。這個原則,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稱贊,在解決一些有可能造成土地撂荒的糾紛的時候,經常能得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尊老助人的模范
這幾年,馬寶生在工地打工,每次回家,他都會用自己的三輪車帶一車廢硬柴給馬喬換等孤寡老人,老伴經常數落他:“你自己的柴都不夠用,還管別人做什么。”他勸老伴說,馬喬換年歲大了,一個人生活,兒女又都不在身邊,我這個黨員怎么能看著不管呢?村民小馬因為四輪車肇事,花了很多錢,今年連春種都負擔不起,他二話沒說拿出1000元讓小馬先安排春耕。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外打工,冬閑時節,馬寶生會騎上三輪車轉村殺豬,為那些養了豬又沒力氣殺豬的留守老人排憂解難。他總是以“與人為善”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把黨組織的溫暖通過自己傳輸給每位群眾;在參加組織活動,特別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時,他始終積極主動,不計得失,用自己的愛心讓困難群眾感受黨的溫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圍的同志,讓“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在自己身上閃耀發光。
馬寶生非常關注老黨員,老干部。謝崖村的老支書馬賈歌患了糖尿病,每月的化驗費就需要500元。今年五一,馬寶生特地提上肉和菜,和馬賈歌一起過勞動節,臨走還給了50元的生活費。馬寶生認為,老黨員們為新中國的誕生和經濟建設立過功、出過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值得全社會的尊重和關心。他把每一位老黨員、優秀黨員當作自己的折射鏡,樹立自我的人格魅力,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
身先士卒的領頭人
村里有事,馬寶生總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則。謝崖村電網的線路較長,今年3月,大風將吹到了兩根電線桿,當他知道電管站這個時候特別忙,一時半會兒來不了他們這里時,就自己叫了2個年輕人,把電線桿扶正,消除了斷電的危險,受到了電管站站長的贊揚。
精準扶貧精準幫扶的踐行者
去年初新建果園800畝,投資40萬元;解決全村137戶623人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巷道硬化4500平方,投資40.5萬元;排水渠修建1.5公里,投資22.5萬元;新建蓄水池6個,投資60萬元;危舊房改造3戶12萬元;創辦互助發展資金協會一個,投資20萬元,總投資達185萬元。這是我村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以來所取得的成果,極大的改善了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響應全區“聯村聯戶建陣地,脫貧致富奔小康”號召,在黨委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對我村的陣地進行了改造。此外,新建文化活動廣場和村衛生室各1處,其相關配套措施均以完善,為村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完成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共選出貧困戶76戶365人。爭取精準扶貧專項貸款380萬元。通過駐村幫扶工作隊及相關部門的指導,貧困戶獲得了一定的勞動技術,提高了就業技能,同時也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馬寶生辦事沉穩、果斷,去年,村里要修一條長2.4公里得產業路,須要經過部分村民的田地,那幾個村民有意見,要補償,但是修路已經勢在必行,如果再浪費時間,就好浪費掉上好項目的時機,馬寶生跟村民說:“就用我的莊稼來補償你們吧,不要阻攔修路!”路通了,大家都嘗到了甜頭,那幾個村民也主動放棄了補償。
馬寶生時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衡量、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黨的觀念,加強黨性修養,按照黨章的規定履行黨員義務,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以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鞭策自己, 每次開會,他從不會只說好話,而是有意見就提,有建議就講,毫無保留。
一路走來,馬寶生黨齡近30年,擔任黨支部書記也有十五個年頭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從22歲起,應了一輩子事,從不吃群眾的,不喝群眾的,公公道道做人,認認真真做事”。他說:“咱們的黨是好黨,黨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須要充分發揮黨員、黨組織的作用。”他認為,只有把農村無職黨員的原動力充分激發出來,黨組織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擴張、黨組織的戰斗力才能大幅提高。
他的事跡也得到了鄉鎮黨委的肯定,在2001,2002,2003,2006,2010年分別獲得“皂郊鎮優秀黨員”稱號。作為一個農村黨員,馬寶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誓言,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了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光輝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