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州 勁 吹 發 展 風
-----秦州區2016年突出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秦州區外宣辦)在日前召開的秦州區委七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確定了2016年要突出抓好的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實現全面小康為目標,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將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舉全區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嚴格落實扶貧攻堅責任制,逐級簽訂責任書,層層靠實責任。充實完善“1+18”精準扶貧方案,抓緊做好“平臺8個準”、“村村5張圖”、“戶戶3本帳”工作,進一步夯實扶貧工作基礎。圍繞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大力發展林果、勞務、畜牧、蔬菜、中藥材五大主導產業,扶持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帶動富民產業發展壯大。抓好農村道路、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農村教育、商貿流通等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督促雙聯單位和駐村幫扶工作隊落實好“八大任務”,為精準扶貧貢獻力量。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扶貧開發,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
![](/Files249/BeyondPic/2016-1/14/20160114044533184.jpg)
二是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取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實施“515”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緊扣“61111”產業發展目標,堅持片帶式開發,整流域推進,集群化發展,持續擴大產業規模。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新型市場主體,大力支持仲林果品、天天樂菜籃子等產業化龍頭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探索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社會力量、工商資本依法有序參與農業發展,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實踐,采取能人帶動、產業推動等有效模式,走出一條易地搬遷、項目支撐、群眾參與的新農村建設路子。大力發展高效農業、休閑生態觀光農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Files249/BeyondPic/2016-1/14/20160114044504550.jpg)
三是以工業園區建設為平臺,加快培育新型工業體系。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努力推進區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圍繞“一區三園”建設,著力抓好暖和灣、東十里工業園區增容擴區工作,及早動手做好天水鎮和關子鎮工業園區的建設規劃,盤活資源,優化結構,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發揮現有工業企業優勢,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電工電器、機械制造、建筑建材、醫藥食品五大主導產業,力促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質擴量。進一步優化承接產業轉移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加大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Files249/BeyondPic/2016-1/14/20160114044708797.jpg)
四是以建設隴東南商貿物流聚集區為核心,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步伐。始終把商貿物流業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產業,全力構建商貿產業發展新格局。繼續鞏固和發展龍城廣場核心商務區,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和輻射半徑。要集中打造以天河廣場、成紀新城為紐帶的城東高端商務區,加快七里墩建材市場升級改造,實施好西北電子商務交易中心項目,全力配合做好天水商貿城建設。集中打造城市西區新型商務區,結合秦州新城建設,建設集購物、餐飲、娛樂服務、休閑等多功能的城市商業體系。重點培育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加快發展文化旅游、健康生活等生活服務業。積極發展鐘擺式、集團式物流模式,打造物流交通樞紐。積極開發特色商業街區,大力發展商貿會展、金融信息商貿總部經濟。支持一批重點企業建設行業特色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個體工商戶和企業開設網店,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帶動力強的電商企業,推動電商從“單兵推進”到“抱團發展”。
![](/Files249/BeyondPic/2016-1/14/20160114044632143.jpg)
五是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依托,不斷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力實施“旅游富區”戰略,不斷做大做強旅游業。進一步理順行業主管部門職能,組建秦州區文化旅游發展集團,建立多渠道投融資體系。積極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加快南山片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爭取南郭寺晉升為國家級文保單位,全力抓好南山民俗文化古鎮和隋塔建設項目。加快伏羲城建設,加強西關片區與北山片區聯動開發,著力打造人文始祖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景區景點建設,積極開發旅游產品,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提高旅游服務水平。不斷創新宣傳促銷手段,多形式、廣角度宣傳推介秦州。積極運用隴東南五市旅游聯盟平臺,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激活旅游人氣。
六是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動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支撐能力。緊扣導向謀劃項目,認真做好項目的規劃論證和前期工作,力爭更多項目列入國家計劃盤子。營造全區抓項目、全民抓招商的良好氛圍,全力引進項目。嚴格落實四大組織領導包抓制度,加強指揮調度、協調服務和督查落實。對一些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要實行周調度、月督查、季通報、半年考核、年終兌現獎懲的機制,強化跟蹤問責,確保在項目建設數量、質量、體量上都有大的突破。
七是以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為主題,持續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新城建設,加快城市增容擴區步伐。緊抓“6873”交通突破行動機遇,立足區鄉公路聯網通暢,建設“四縱六橫”道路網絡,形成互聯互通、便捷高效的大交通體系。抓好“村村通”水泥路、產業路、“斷頭路”建設,解決好行路難和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大力實施“生態美區”戰略,繼續抓好天保二期、三北五期國家生態公益林建設,加快推進南北兩山深度綠化。謀劃啟動王家坪、金家莊等一批新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突出抓好娘娘壩生態旅游風情小鎮,天水鎮三國文化旅游風情小鎮等建設,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Files249/BeyondPic/2016-1/14/20160114045237277.jpg)
八是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為關鍵,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深入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抓好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加快薄弱學校改造,積極破解 “上學難”、“擇校熱”、“大額班”問題。協調發展衛生事業,抓好衛生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快發展文化事業,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著力抓好底線民生,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九是以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為核心,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堅持進度和質量并重,承接落實“頂層設計”和謀劃開展“自選動作”雙向發力,對中央和省、市已有明確要求的改革任務要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繼續抓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緊盯影響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通過改革的辦法破解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增強改革的實效性。
十是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統攬,為實現轉型升級科學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各級領導干部要在勤學善思中提升能力素質,始終把加強理論學習作為黨員干部的一項重要任務,抓好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黨委中心組學習,加大對各級黨員干部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運用黨的理論成果指導工作實踐的能力。深入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為民型干部、富民型黨員隊伍建設,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加強干部教育管理,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努力建設一支講政治、懂規矩、明事理、勇擔當、受約束、守紀律、聽招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隊伍。要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約束和嚴格監督,確保事業健康發展、干部健康成長。鞏固、深化和拓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堅持常抓不懈、鍥而不舍、弛而不息地推進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