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岐山村位于太京鎮東南部半干旱山區,全村共有192 戶944人,有精準扶貧戶48戶242人,貧困發生率為24.3%,該村群眾貧困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技術、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產業帶動能力不強等,馬具忠一家的貧困原因在全村具有代表性,其生活情況就是馬岐山村大多數困難戶的縮影。
馬具忠家有5口人,耕地面積10.9畝,主要以種植冬小麥、洋芋、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家庭主要經濟收入為勞務輸出,2014年家庭人均純收入2565.84元。馬具忠和妻子田嚴銳因文化水平較低缺乏技術,又要在家里照顧基本上無勞動能力天生殘疾的長子馬棟棟,家庭的經濟重擔就落到了初中未畢業就去打工的次子馬棟飛身上。多年來,因收入渠道狹窄,家庭經常入不敷出,生活非常困難,翻修房屋、購置家具、發展產業、改善生活對馬具忠一家來說成了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2015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號角的在隴原大地吹響,為馬具忠一家帶來了陽光、送來了關懷,送來了改善生活、科學致富的良計。今年夏天,在鎮上和村上的共同幫助和指導下,天生殘疾的長子馬棟棟在太京鎮窩駝學校附近開辦了專營學生文具的文具店。今年9月份,利用5萬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馬棟棟擴大了經營規模,增加了貨物種類,由專營學生文具變為兼營辦公用品、學生玩具等商品。目前,馬棟棟的文具店日銷售額已接近300元,純收入達100多元,創業的成功不僅為馬棟棟一家提供了穩定了收入,徹底解決了家庭常年入不敷出的困境,而且還為和馬棟棟一樣的貧困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增強了貧困戶的致富信心?粗约旱奈木叩昀锴皝碣徺I文具的學生絡繹不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了穩定收入的馬棟棟高興的逢人就說:“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政策就像陽光一樣,照進了我們廣大精準扶貧戶的心里,暖暖的,感謝黨和政府能給我這么大的幫助,讓我一個殘疾人、基本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當上了老板,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店,看著自己也能為家里掙錢了,我的心里真是說不出的興奮與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