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兜底責任 給力精準扶貧
——秦州區民政局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Files247/BeyondPic/2015-11/26/20151125085321952.png)
今年11月6日,對于秦州區秦嶺鄉新民村的貧困戶孫粉蓮是個難忘的日子,她去年得了結腸癌,花了10萬多元醫療費,生活陷入了極大困境,民政局通過醫療救助報銷醫療費3萬元;中梁鎮何家廟的殘疾人何廣亞一家2個人殘疾,享受到殘聯補貼同時,領到了民政局殘疾人臨時救助資金5056元;低保戶王友生的低保金由今年2952元/人增長到3300元/人,各類政策性幫扶助其提前脫貧。
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秦州區民政局立足全區困難群體實情,積極完善社會救助與大數據平臺有效對接,通過開展低保提標、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臨時救助等系列民生工作,全力落實兜底責任,盡力做到精準救助,傾情為困難群眾脫貧“輸血”,助力群眾扶貧脫貧,全面拉開了民政扶貧救助工作大幕。截止9月,共為全區23374人次貧困戶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562.84萬元,落實公益類建設資金1133萬元。
找準對象 奠定精準扶貧基礎
實施精準扶貧,首先要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為了全面掌握精準扶貧社會救助貧困戶實情,區民政局抽調了8名熟悉業務的工作人員,及時組成了全區社會救助精準扶貧大數據信息采集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小組工作職責,要求每名工作人員聯系2個鄉鎮,在前一階段的工作基礎上再次對鄉鎮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和督促。11月6日以來,工作人員共分2個小組,深入各鄉鎮認真進行督查指導《精準扶貧-社會救助戶級采集表》的填報工作。經過新一輪貧困戶信息采集,確定了精準扶貧中民政受益對象共有 23374人次,其中低保對象4696戶、1.65萬人;醫療救助對象115戶、143人;因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難的臨時救助對象1.67萬戶、2.09萬人;資助低保戶參合1579戶、5545人;五保對象6戶9人。
“扶貧對象認定力求做到堅持標準、嚴格把關、完善程序,信息采集工作結束后,我們與區上大數據管理平臺信息系統及時進行了對接,并針對貧困戶信息采集情況,嚴格執行全區“1+18”精準扶貧方案,逐戶分析致貧原因,精準建立幫扶臺賬,科學準確制定實施扶貧計劃,堅持做到全區貧困戶民政幫扶全覆蓋”。區民政局社會救助負責人說。
低保兜底,助力扶貧脫困
精準扶貧的關鍵要看工作實效。為了能助力貧困戶脫貧,區民政局從農村低保提標工作入手,打開扶貧關口,確保實現貧困戶“政策性脫貧”。截止6月底,已將農村低保一類對象5980人的補助水平由246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75元/人?月,即由2952元/人?年提高到3300元/人?年;將農村低保二類對象14952人的補助水平由192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34元/人?月,即由2304元/人?年提高到2808元/人?年。同時,完善了農村低保信息系統,從程序、政策、管理三個方面與精準扶貧大數據工作平臺進行了有效銜接,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目前,已為全區11416戶37384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6486.24萬元,其中為精準扶貧戶中低保對象發放低保資金541.55萬元,全面做到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精準扶貧工作的銜接機制。同時,嚴格執行工作程序,對原農村低保對象再次重新識別、精準核定,保障了社會救助支持計劃實施的規范、準確。
醫療救助,彰顯民生情懷
近年來,秦州區患大病重病的困難群眾增多,因病返貧的現象較為突出,成為扶貧工作中的“腸梗阻”,醫療救助就成為解決此類問題的重要抓手。該局針對困難群體實情,積極調整醫療救助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了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緊密銜接的管理運行機制,在保障住院救助和資助困難群體“參合參保”的同時,全面推行定點醫院“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對符合56種重特大疾病條件的重點救助對象進行了救助,同時,將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納入重點救助范圍,按標準積極實施救助。目前,共發放醫療救助資金70.07萬元,為農村五保對象、低保對象5545人代繳新農合基金16.67萬元。
秦州區楊家寺鄉水灘坪村村民陳愛虎患有雙上肢肌肉萎縮,其兄患腦梗塞,導致半癱,兩人均喪失勞動能力,無力承擔巨額醫藥費,該局通過醫療救助分批解決救助資金20682元,通過臨時救助資金解決救助資金4萬元。像陳愛虎一樣,身患食道癌的牡丹鎮的馬寶生、西口鄉鄭集寨村患精神病的張果女等,他們都在危難中得到了大病救助關懷。
臨時救濟,殘疾人補助,張揚民政特色
作為社會救助工程中的一項“兜底”性救助,臨時救助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今年以來,區民政局針對因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農村家庭或個人積極開展了臨時救助工作;給予救助方式的多樣性、特殊性、復雜性,全面開展了“救急難”、 “一門受理、協調辦理”工作,建立了社會救助服務大廳,籌建了村組民政協管員隊伍,給予不同困難群眾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共為各類精準扶貧對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935.31萬元。積極應對今年5.30藉口等五鄉鎮冰雹災害,及時深入災區查災、核災、報災,下撥受災群眾生活補助款65萬元,妥善安排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全面落實殘疾人“三項補貼”制度,共為251名農村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30.12萬元;為147名農村特困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17.64萬元;為104名殘疾老人發放補貼70.74萬元,讓特困人員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實施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97戶,爭取實施秦州養護院、兒童福利院,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項目建設,落實公益類建設資金1133萬元,將貧困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擴大到15個,涉及建設資金63萬元.... 翻開每一筆精準扶貧社會救助支持計劃臺帳,區民政局切實體現在用‘數字說話,行動脫貧’。
扶貧資金增上去,貧困人口降下來,不僅僅是“為黨解憂,為民解困”的工作承諾,也是民政人用切實行動打響的扶貧戰役。一筆筆資金落實在一個個貧困家庭中,有力遏制了返貧問題,增強了困難群體生活創業的信心和力量。目前,更多精準扶貧戶的“急需”和“長遠”困難正在加快被解決,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楊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