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百聯千扶萬幫”工程對癥下藥治“貧疾”
(秦州區外宣辦 劉可) 在“百聯千扶萬幫”工程實施過程中,秦州區緊盯改善基礎條件、調整產業結構、引進技術資金、化解矛盾糾紛,通過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的深度融合,著力提高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
農村地理條件差,基礎設施欠賬大已成為制約秦州區農村發展的主要瓶頸。為此,該區將在實施重大交通建設項目的同時,今年力爭提升改造3至5條區鄉公路,打通貧困村對外聯接的“大通道”;實施推進68條22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建設,加強鄉村道路的整修與養護,抓好農機路和產業路建設,暢通貧困鄉鎮村組的“小靜脈”,解決農民出行難和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實施農村安全飲水擴網改造、“五小”水利工程、堤防建設和綠化、中小河流域治理、水保生態、節水灌溉等重點建設項目,進一步解決貧困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提高農業現代化程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農電保障工程等基礎建設,逐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
在富民產業培育上,該區計劃落實“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三個有”工程。在果蔬產業適宜區,按照建設大基地、發展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的思路,實施好片帶式發展和整流域推進,集中抓好果樹建園工作,實現“人均兩畝園、收入過萬元”的目標。在不適宜發展果蔬產業的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讓每戶困難群眾至少有一項適合自己的致富門路。同時,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倉貯、物流等服務業,鼓勵幫助發展電子商務,確保農產品產得出、銷售旺、能轉化、促增收。此外,還將積極探索農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子,深入挖掘農村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加快發展以吃、住、娛為主的農家樂,培育推介富有鄉土氣息的旅游產品,讓貧困群眾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獲得更多效益,確保貧困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區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在技術資金引進上,幫助貧困群眾了解掌握相關政策內容和投資方向,通過銜接項目,爭取資金,破解融資難題,發展致富產業。統籌安排扶貧專項資金與雙聯行動引進資金的使用,推動幫扶資金向貧困村、貧困戶聚集,扶貧政策向貧困村、貧困戶聚焦,集中解決貧困村、貧困群眾的發展難題。按照培育新型農民的要求,在“人”上作文章,加大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培訓力度,結合農民需要和市場需求,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能力培訓,力爭使農村適齡勞動力都掌握一門實用技能。
在矛盾糾紛化解上,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由幫扶干部協助鄉鎮、村組入戶走訪,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疏導情緒,及時調處鄰里糾紛,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內部、消除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把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和集體上訪事件的苗頭納入視線,早發現、早控制、早調處。同時,開展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推進“雙聯行動法律服務直通車”活動,全面開展律師結對服務,年內實現雙聯村法律服務直通車全覆蓋。針對農村高彩禮婚姻突出的問題,廣泛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提倡婚姻自主、節儉辦婚事的新風尚,發揮好民間紅白理事會在婚喪嫁娶中的協調、宣傳、監督作用,有效防止農村家庭因婚姻而返貧。加大惠農政策落實的督查力度,結合實際制定幫扶村村規民約,建立村民議事制度和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實現大事集體決策,矛盾糾紛村內解決,營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農村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