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多數人可能會一時感覺不適應,失落、無事可干。而馮敬友卻沒有那種感覺,反而過得更加充實、開心。他認為退休后要調整好心態,坦然面對晚年的到來,快樂地生活……
愛好廣泛
12月5日,記者來到秦州區羅玉小區馮敬友老師家采訪。走進屋,記者看到,一間不大的客廳內,家具擺放整齊,一面墻的書柜內裝滿了藏書,書柜中間幾格內還擺放著石頭、瓷花瓶。在陽光的照射下,幾盆花含苞欲放,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書桌上,還擺放著馮敬友老師剛練完的書法作品。不大的房間內,暖意融融,從家里的擺設中不難看出,這是一位愛好廣泛,又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年逾花甲的馮敬友老人從工作40多年的教師崗位上退休后,他重新拾起了多年喜愛的書法,并開始堅持鍛煉身體。
讓朋友沒想到的是,馮敬友老師退休后報考了駕照,還購買了一輛私家車,為了日后自駕游做好了準備。另外,在閑余時間,他在河堤上散步時撿一些觀賞石,雙休日去花鳥市場買一些自己喜愛的瓷品,從收藏中尋找快樂。看到周圍的朋友旅游時拍攝的精美照片時,他也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就開始學習攝影。
馮老師告訴記者,最近他開著車帶著老伴,約了兩位好友去甘南旅游,一路的美景和風光,吸引著他們,邊走邊拍,等回家時,他的手機拍了幾百張好照片。
康復奇跡
馮老師說:“疾病我都不怕,還怕啥?”
馮老師介紹,幾年前,他突患心肌梗塞導致左肢偏癱,戰勝病魔后,自己心態變得豁達了。那時,他從羅玉中學借調至市直機關,準備大干一場。不料,一天清晨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很快手腳冰涼麻木,家人立即把他送進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梗塞,已導致左肢(手腳)偏癱。經過住院治療后,他的手腳仍然不太靈便。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家人很擔心,但見多識廣的馮老師反而安慰家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那有一生病就好的事,只要按時服藥治療、堅持鍛煉身體,就可能很快康復。
在出院時,大夫告訴他:“以后可能要坐輪椅。”半年后復查時,他竟然自己走著進了醫院,驚呆了原來給他治過病的主治醫生。
馮老師回憶,他康復的經驗:要先了解病因,穩定自己的情緒,從思想上不要害怕疾病,藥物治療與自我康復鍛煉相結合,讓已經麻木的手腳通過活動變得自如。如果病人的心情愉快了,調理和康復也就快一些。他說:“多數人突然患病后,不是被病嚇倒,而是被別人的說法嚇倒。其實,人吃五谷就可能得百病。反過來,人吃百草,也能治百病。病人自己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加上合理的治療方法,就一定能戰勝病魔。”
這次大病康復后,馮老師更加注重自我鍛煉和養生,他在早晚步行健身的同時,在河畔撿石頭,在附近山上挖野菜、拍攝風景,讓他的雙休日也沒有閑著。
考駕照對一般人來說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何況馮老師在康復階段,堅持學習鍛煉。經過幾個月專心致志地學習,馮老師拿到了小汽車駕駛證,為將來自駕游奠定了基礎。
多彩生活
馮老師對記者說,他從小認識的熟人多、朋友多,也養成了遇事冷靜,主動尋求解決辦法的習慣。
馮老師出生在華亭縣馬峽鎮的一個小山村。他的父親在解放初期,是當地少見的文化人,曾經在縣委工作。馮老師姊妹8人中,他排行老大。家庭生活的壓力,讓他從小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他關心和照顧弟弟妹妹,慢慢養成了為別人著想、處事果斷的作風。
高中畢業后,他在馬峽鎮小學任教,當老師一年后,考入平涼師范。后來,又考取甘肅師大外語系學習,畢業后分配在華亭縣教育局工作。
改革開放后,當天水引入教育人才的春風吹來時,馮老師調入原天水岷山子弟學校任教。兩年后,他又在廠機關從事外語資料翻譯。當岷山廠被首鋼兼并后,他又借調首鋼外貿處翻譯外語資料。學校劃歸地方時,他成為羅玉中學的外語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他還兼任天水市監察局特邀效能督導員,被聘請為天水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等。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面對工作時同事一起討論教學,在講臺上為同學們教授外語,同事們在一起工作時的快樂,馮老師難舍難分,不得不離開了自己多年熱愛的工作崗位。
馮老師最后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他雖然不是智者和仁者,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這讓他的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晚年更加幸福。(閆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