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2/BeyondPic/2014-11/4/1411041729033865b22f3d1468.jpg)
(入戶家訪 )
![](/Files242/BeyondPic/2014-11/4/1411041729eda6500f759ee5da.jpg)
(社區召開居民議事會)
(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西關街道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促進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探索暢通社情民意和加強社會管理的“民情氣象站、居民議事會、民情家訪”等有效載體,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民情氣象站”——收集信息全覆蓋。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西關街道創新服務載體,將便民服務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推出了以社區“兩委”為“點”,由社區干部、樓院組長、居民代表組成的民情氣象信息員隊伍和設在各小區的“民情信箱”及社區開通的“民情熱線”為“線”,覆蓋社區全“面”的信息反饋網絡。“氣象員”在各自負責的網格內走街串巷入樓院,收集群眾“煩心事”,捕捉百姓“急難愁”,第一時間向社區反映,并詳細記錄《民情氣象員手冊》。社區對收集的民情信息及時進行梳理匯總,建立“民情臺賬”,按照即辦件、上報件、承諾件等,分類解決居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促進了社區民主自治建設和轄區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共收集民情信息260多條,解決群眾難題230多件。育生巷38號院的排水管道在巷道治理中被施工方不慎壓斷,致使院內10戶居民唯一的排水口被堵死,院內常年積水排水不暢,住在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社區群眾通過“民情氣象站”反映了下水道堵塞的問題后,社區干部第一時間協調聯系市政、環衛等部門,通過現場勘察,制定修復方案,對原有的下水道進行了改造,并對路面進行了拓寬,徹底解決了附近群眾出行難題。事后,居民專門給社區送來寫有“為民解憂”的錦旗,表達工作人員為他們排憂解難的感激之情。
“居民議事會”——共議百姓關注事。西站、永慶社區黨組織積極探索聯系群眾的有效途徑,建立了以“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服務群眾”為宗旨的“居民議事會”,平均每兩個月召開一次。由轄區單位職工代表、黨員、退休人員、育齡婦女、失業人員、流動人口、青少年組成“代言人”隊伍,代表各自不同的群體,將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交社區議事會商討,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同時,社區及時召開“議事反饋會”,向居民代表回應意見建議辦理情況,現場答復群眾關切的問題,讓群眾切身感受到訴求受重視、答復有回聲。西站社區的張家溝、杜家溝的排洪區缺少防護欄,存在安全隱患;堅家河小區缺少健身場所,無法滿足居民健身需求等問題,在社區“居民議事會”上經過充分討論,形成了“在排洪渠上加蓋水泥蓋板”、“在永紅家園建設硅PU層面燈光球場,增加健身器材”的意見,街道社區與建設、市區教體局等部門積極協調聯系,順利解決了群眾反映的以上問題。
“民情家訪”——服務居民零距離。街道大力開展以“摸社情、理心情、排隱情、解難情”為主要內容,以“定點接訪、重點走訪、定期回訪”為主要形式的“民情家訪”活動,研究制定了“一個方案四項制度”,并將制度進一步細化,要求每位領導干部每月對“雙聯戶”、矛盾糾紛、生活困難的重點家庭走訪至少5戶,社區干部每月對自己所包區域網格內的重點戶進行定期走訪,努力實現情況在一線掌握、幫扶在一線實施、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落實、矛盾在一線化解,引導全體干部職工眼睛往下看、腳步往下走,與群眾交朋友,傾聽百姓聲音。今年以來,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共走訪居民群眾580多戶,為群眾辦實事110多件。市名城辦在修繕趙氏宗祠過程中, 自由路社區居民王毓民、曹秀蓮老兩口提出多年勞動報酬未付而拒絕搬出門房。在“民情家訪”活動中,社區把王毓民、曹秀蓮老兩口確定為重點戶,多次上門做思想動員工作,成功調解了王毓民勞資糾紛,以前見面就爭吵的雙方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矛盾糾紛得到了解決。